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信众追随巡游队伍。 林胜奕 摄 东南网3月8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黄汉业 林胜奕 /文图)在绵长的风俗发展史中,莆田的元宵节留下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民俗大观园”图卷。莆田人闹元宵主要以聚会巡游为主,以各种民俗活动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并在参与者的智慧及在地淳朴民风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莆田的莆禧千户所城,这座历史上因军民团结浴血抗倭而彪炳史册的英雄城,其一年一度的莆禧“十九日”城隍庙会活动以“爬刀梯下火海”等独特的闹元宵民俗活动纪念古城抗倭历史,绘就莆阳大地闹元宵民俗活动中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爬刀梯现场 林胜奕 摄 “上刀梯下火海” 激情莆禧“十九日” 莆禧古城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山亭镇,离市区约38公里,与湄洲岛隔海相望。正月十九的莆禧古城内,诗云“金簪插神嘴踩刀轿、赤脚登刀梯撒铜钱”惊心动魄的“爬刀梯”表演总会吸引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及当地群众齐聚莆禧城。 当天上午十时许,响铳三通、长号齐鸣、头旗高举,由腰鼓队、伞鼓队、车鼓队和棕轿队伍等簇拥,福首正装捧香炉带领乡人随城隍大神的八抬彩舆开始绕境巡游。当巡游队伍即将到达坡路顶时,稍作停顿。随后,在骤急的锣鼓声中,巡游队伍的各个方阵,追随当年守城将士的训练冲锋脚步,伴着欢呼声中依次向坡路顶奋力冲刺,掀起巡游进行中的一个小高潮。 莆禧古城不大,绕境的队伍很快就走回到城隍庙广场。此时巡游即进入高潮——“僮身”爬刀梯表演。莆禧城隍庙,锣鼓齐响、现场人声叫卖声,声声鼎沸;道里、楼上、树林里人头攒动。鸣炮六响后,广场中央竖起了高达17米的刀梯。每一个梯级都是一把刀刃向上的尖刀,共有21级。梯身贴红联,梯顶簪花挂红插青竹,被四方绳索牢牢牵引,高耸空中。 只见“僮身”身着红肚兜、红缨裤一跃而下,开始攀爬刀梯。“僮身”空手抓利刃,赤脚踏利刃,手脚并用,动作利落不停歇,不一会儿就登顶。 刀梯下来之后,“僮身”又跃上刀轿。扛轿的年轻人们在一面大旗的指引下,开始颠刀轿,大旗翻卷,刀轿就颠簸如浪,刀轿上的“僮身”稳坐如山,刀轿下的轿夫们气势逼人。随着僮身的隐去,广场上的热闹开始向庙前阶下的小广场转移。 这里,开始了莆禧元宵的跳火摆棕轿。头戴扎巾,身穿一水黄衣,肩扛棕轿的小伙子们纷纷开始蓄势,发劲,奔跑,跨步,带着棕轿瞬间越过火堆。跳火队周而复始,皆毫发无损,令人拍手称奇。“棕轿有7座,意味着抬着七个神,跳火寓意生活红红火火,祈求平安。”24岁的摆棕轿小伙子柯少峰对记者说。 摆棕轿跳火结束后,莆禧十九日元宵巡游活动也结束了。现如今,传承着莆阳儿女抗倭精神的“莆禧十九日”元宵庙会,早已成为莆田文化的一张名片。 环海御倭寇 记载烽火老城情 伴海而戍的莆禧古城,风吹地紧,既是渔村、古城,更是古时威震敌胆的海防军事要塞。其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福建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莆禧古城东南北三面临海,原名“浮曦”,因晴天朝阳出海浮于海雾之上而得名。后来由方言谐音演变为寓意吉祥的莆禧。 据村里84岁高龄的退休中学教师梁金烨介绍,“莆禧闹元宵爬刀梯跳火海正体现了沿海人民性格粗犷,勇猛敢于斗争的尚武精神。活动纪念了抗倭御敌的斗争历史也体现了古城人民大无畏精神”。 莆禧城内的莆禧鲤江城隍庙,始建于宋代,是目前我省保护宋明清古建制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据史载,公元1387年建莆禧所城时,朱元璋为防御倭寇侵害,命人筑城于浮曦,称“莆禧守御千户所城”。“城堡必定有城隍庙,城隍神是城池的守护神。后将原有的鲤江庙改为城隍庙。”梁金烨说,莆禧鲤江城隍庙确系莆禧先祖官民一心,抗击外寇入侵的遗址。 据《兴化府志》等史书记载:嘉靖二十三年至四十二年,莆田连年罹受倭祸不休,特别是嘉靖四十一年秋,倭寇数千人大举进犯,兴化府城、平海卫城和仙游县城相继失陷。其时,莆禧古城也同样遭倭寇围攻。然而城内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前仆后继地与围城倭寇展开殊死搏斗。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坚守古城50多日没有被攻破,直到戚家军二度入莆时,倭始败退。 后来庙神城隍爷因抗倭守城有功,思荣三次褒封。为纪念莆禧人民英勇抗倭事迹和城隍爷护城之功,当地先民们在传统元宵活动都要隆重举行集会游行,数百年传承不变,成为莆禧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在莆禧十九日当天法身攀爬的刀梯上,每节刀梯里面都贴满红联,上书有“骏骥状军威”“捕获不徇情”“军威肃宫灾”等字句以缅怀当年历史。 伴着飒飒海风,走在目之所及皆为木石镶嵌的莆禧古城内,依然能看到早已形成天然避风屏障的石头城墙,烈烈海风呼啸不得入。莆禧古城因与之相关的抗倭历史文化让古城焕发有别于其他元宵日的文化内涵。 蕴藏“新”景象 古城思今待发展 莆田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城文化。但宋建的兴化府城、明建的平海卫城在1939年均遭拆毁,古城墙不复存在。目前,莆田全市仅存莆禧古城一座,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福建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 莆禧城距今有630年的历史,现存1335米长的明代古城墙,2座精致的古城门,2条完整的十字街,20多幢明清风格的古民居,以及天妃宫、城隍庙、八卦井、坡路顶、凸龟、长沟和万寿井等一大批古城附属文物,是我国东南沿海幸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古代海防工事,其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1956年,莆禧城被列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福建省文管办拨专款进行小规模的抢救性修缮;1996年,莆禧城墙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莆禧的明代古城墙惨遭破坏、岌岌可危,古城的众多附属文物和“非遗”瑰宝日渐消失,城内大批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面临坍塌和拆毁的危险。随着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文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莆禧古城作为北岸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备受世人关注和青睐。然而,随着大批游客涌进莆禧城,古城及其相关文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近年来,莆田市文化部门和北岸党工委管委会,对莆禧古城文化旅游项目的科学决策和文化创意进行长时间的调研论证。北岸正在全力推进全域旅游专项行动,着力打造“英雄古城”文化旅游品牌,特别是古城至今传承着丰富多样的独特民俗活动,如妈祖绕境巡安、城隍神巡城,还有爬刀梯、象火昏、摆棕轿、过蚌龟、渡大安桥、进坡路顶、走蜈蚣道等,千人表演万人观看,均属莆禧古城宝贵的民间习俗遗产,为进一步发展规划莆禧古城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资源优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