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共建美丽乡村(莆田乡村共建办)> 美丽乡村论坛 > 正文

乡村旅游驱动下的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

2018-04-16 08: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乡村地区作为一个生活共同体,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态,有着共同的信仰、血缘关系,明确的地理边界、公共财产,以及道义上的权威中心等。构建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以人为本”的路径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生活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乡村地区产业面临结构调整与重组,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可以成为美丽乡村发展的新兴动力。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要素与动力,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寻求乡村生活共同体的发展特性。旅游业可以作为乡村生活共同体文化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从而培育出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新的增长极,以推动美丽乡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旅游需求——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动因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旅游者实际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文化教育程度和出行偏好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也带来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当下社会,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的刚性需求,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新常态”,要求对乡村进行环境整治和软件提升,配套完善各种服务设施、旅游休闲场所、公共开放空间等,客观上要求建设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

以旅游业发展为原动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在思想认识和资金保障上构建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的驱动核心,可以整合政府、社区、村民等多方力量,实现村民与政府、社区,村民与村民的多维良性互动,培育出新的社会资本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公共秩序、伦理规范和共同体精神,最终形成新型的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

◆旅游产业——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产业选择

乡村地区产业调整和结构演进会改变乡村的形态和规模,进而影响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发展过程。旅游产业驱动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发展,功能的多样性意味着服务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可选择性,从而吸引大量人流,增强美丽乡村的特有魅力和活力,保持经济繁荣。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增加,将带动餐饮、服务、娱乐等关联产业和其他产业的集聚,产业间依存度提高,产业在空间集聚范围扩大,区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乡村进入新的发展层次,也形成了乡村自我服务、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增强村民合作参与意识的有效平台。

在此基础上,要完善零售业、服务业和休闲产业这三大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的业态,增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休闲活动提供场所;要严格限制与功能定位冲突的三类业态:限制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冲突的产业、限制与旅游功能相冲突的产业、限制对当地环境污染破坏严重的产业,为社区居民生活、休憩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

◆乡村旅游景观——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

乡村旅游景观包括村落景观、建筑景观、田园景观、农耕文化、乡村绿道、滨水空间等构成旅游吸引的乡村物质形态单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空间,也是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载体。

旅游活动相关的公共空间、休闲场所、乡村文化等直接构成乡村旅游的景观要素和吸引要素,乡村旅游吸引物是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和表现。通过对美丽乡村旅游景观化的改造提升,展示乡村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色。乡村景观与旅游功能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旅游场所已经成为乡村吸引游客的特色和“卖点”,对乡村美丽乡村文脉的延续,民风民俗的展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振兴开放的乡村旅游系统,聚集的人流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能够提高美丽乡村活力和吸引力,使村民产生归属感,构建一个具有新的社区规范秩序、伦理道德、公共规则的乡村生活共同体。

◆旅游空间——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交往场所

旅游空间提供了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共同消费的场所。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新的公共空间,不仅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消费,更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完善的乡村公共设施和良好的休闲游憩场所,孕育和生长了新时期的公共文化。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功能的布局和组织,增加乡村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凸显了乡村的特色和风貌,提高了公共生活的活力,使乡村公共空间宜于工作、交流、休憩和游览。这些公共空间是弘扬乡村文明和传承乡村文化的特色窗口,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民俗表演、节庆活动、召开村民大会等等,使得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增加彼此感情和信任。

通过发展旅游空间,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美丽乡村的整体风貌格局,让当地社区居民融入美丽乡村“天人合一”的空间体系与生活方式之中,进而促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塑造成为乡村旅游的名片和品牌。

◆旅游形象塑造——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硬件

乡村旅游形象的形成过程是旅游地实体与旅游地内外公众相互沟通的过程,也是乡村文化挖掘和延续的产物。旅游发展要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让村民寻“根”,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聚合力,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同的在地文化塑造了不同旅游地独特的形象,通过不同个体的印象综合便形成了该旅游地形象。这种形象会影响旅游地内外观众的态度,进而影响公众的舆论和行为。这一切又改变着旅游地形象的结构与特征。这一过程是循环往复、逐步递进和升华的。旅游形象的塑造包含面大、可操作性强、文化特征明显,完全可以作为乡村文化再造和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应用和技术指导。

◆规划协调——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健康发展的保证

旅游规划是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专项规划,以人为本,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优化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结构,实现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建设的和谐目标。政府在制订乡村规划、旅游规划时应充分发挥其主导职能,统筹协调旅游投资者、经营者和当地社区居民的相关利益,营造出高质量的乡村环境和旅游环境。

随着旅游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位的提升,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对空间、场所、资源的直接使用和互动影响,使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产业发展的众多方面都处于主导角色,由此产生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着当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当地社区的良性发展同样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规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美丽乡村生活共同体的公众参与。应及时进行旅游发展相关政策信息的宣传,公共事务要多征求群众意见,集体决策,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在村庄公共规则的轨道中让群众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管理,提升村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福建日报)

(甘萌雨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系主任、副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