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
2018-05-04 11:49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南方网讯(记者\彭志强 汤云佩 通讯员\陈扬帆)“虽然工作不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群众办实事。”来自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郑朝音在谈起从公安民警变成一名戒毒民警时,如是说道。2015年5月,已经做了20年公安的郑朝音正式成为一名戒毒民警,负责戒毒人员入所教育工作。 从零学起的戒毒民警 郑朝音先后任职中山市西区公安分局沙朗派出所、昌平派出所、烟洲派出所,一直扎根一线,曾多次获得嘉奖、优秀侦查员、破案能手、优秀基层民警、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及中山市打击非法传销工作一级先进个人。他是中山市西区公安系统的一位“明星”警官。 戒毒工作这一特殊职位,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吸引不了羡慕的目光,甚至不为外人所了解,但是郑朝音并不在乎,他是典型的干一行,爱一行,并且誓要做好手头上的事。 戒毒人员在强戒所开启戒毒生活,意味着隔离于社会和家庭,每名戒毒人员的心情在此刻都是复杂的。而入所“第一课”上,一名老师傅的谈话,往往可以让戒毒者们放下心理负担,迈出专心戒治的第一步。 郑朝音是的工作就是对从公安戒毒场所调入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开展入所教育工作,为他们开展身体康复、学法懂规、行为操练、心理测评等一系列工作。这是戒毒人员入所戒治的适应期,也是开展司法强戒工作的第一步,在此时让戒毒人员敞开心扉、放下包袱面对戒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戒治效果。因此,入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谈话是管教民警了解戒毒人员思想动态的重要方式,每位帮教民警都有一本谈话记录本,以记录了解到的戒毒人员的各方面情况。强戒所民警使用的谈话记录本,已经沿用统一样本多年,郑朝音去年以来却一直在琢磨,怎样改进这个小本子。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在原有记录本范式的基础上,他重新设计了戒毒人员个别谈话记录本。他的设计获得了强戒所领导的肯定,并被推广应用,近日,印刷成册的新版记录本已经开始陆续向全所民警派发使用。 “新版的记录本,不仅增加了戒毒人员的吸毒史、戒毒次数、职业经历等常规登记,还增加了戒毒人员爱好特长、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等更为精细的个性化信息栏。”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科科长陈康纯介绍,过去的谈话记录本,谈话内容被设计成一个通栏,杂糅了戒毒人员的所有谈话信息。这样的“粗线条”设计,让戒毒人员的很多个性化的问题被“淹没”了,甚至,让管教民警自己翻阅记录,找出每个戒毒人员各不相同的具体问题也很困难。 郑朝音不仅发现了这个“痛点”,也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重新对谈话记录本进行了表格化设计,表格中详细分类,除了记录戒毒人员的基本个人信息,还分类记录家庭成员情况、吸毒史及其他个性化情况。 “例如记录他的爱好特长、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等,这些信息很可能帮助民警找到更为个性化、针对性的方法,来帮助戒毒人员高效地开展戒治康复。”郑朝音介绍,新设计的表格还可以记录各阶段民警对戒毒人员的评定内容和工作建议,不仅让组织谈话的民警本人更全面了解戒毒人员的各方面动态,同时也让这些动态信息可以随着戒毒人员的流动,进入下一阶段,帮助接手民警快速全面了解戒毒人员的各方面情况。 记录本上一点点的改变,却打通了戒毒人员戒治各阶段个别谈话信息的流通隔阂,从而提升戒毒工作效率。对于沿用多年的谈话记录本范式来说,郑朝音的思考和设计,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 发挥“知行矫正法”的作用,创新开展个别谈话教育,把好戒毒人员入所摸查、排忧解难和后续照管等关口,有力提升了戒治质量。其实郑朝音的尝试,只是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创新促进戒毒矫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面对夸奖,郑朝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不算什么成绩,就是应该做的事。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像小学生一样,不断的学习。” 和戒毒人员“掏心窝” 记者采访郑朝音时最大的感受是,他为人朴实温和,大多数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很容易让人放下心防,一张嘴就拉近了与交谈对象的距离,因此很多刚刚入所的戒毒人员也很快就能向他“掏心窝”。戒毒所不比公安办案一线危险,但戒毒人员抵触情绪严重、身体精神状况不一等情况往往“混搭”出现,入所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的性格形成也是同样道理。要了解一个学员,改变一个学员,沟通、沟通、再沟通,也许是唯一的捷径。”郑朝音说,一次偶然的转化教育工作,让他深刻意识到,做好个别谈话教育工作可以让戒毒矫治工作事半功倍。 2015年的某一天,戒毒人员谢某给同宿舍的老乡韦某留了两个电话号码,并告诉他:“如果我在出了什么事,麻烦你帮忙打这两个电话。”韦某当下没有反对,而是机智的以想要换宿舍为由,找到了郑朝音,并把谢某类似于留遗言的行为报告给了民警。本就是重点关注对象的谢某让郑朝音警惕起来,通过多次真诚的交流,终于打消了谢某自伤自残的念头。 戒毒人员韦某主动“上门”向谢某汇报的情况,暗地里帮助郑朝音开展转化工作,为郑朝音对谢某开展转化工作找到了突破口。这突如其来的帮助并非偶然。原来,在郑朝音刚接手入所教育工作时,就经常会找学员谈话。而能够顺利解决一起危机,得益于郑朝音一直以来的亲和力。从来没有“架子”,忧学员之所忧,这让很多戒毒人员都颇为感动。正是良好的沟通让互信关系在民警和戒毒人员之间建立起来,像韦某一样,很多戒毒人员都和这位郑朝音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 “他是个一个非常实在的人,态度实在,做事也实在。”教育科詹林源这样评价郑朝音。 郑朝音告诉记者,对戒毒人员嘘寒问暖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这有助于拉近距离,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感受:“态度要平和,语言也要平和,不要以管理者的态度和他们交流,而是要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心,这对戒毒人员来说是很重要的。” 从所内到所外“跟他们是朋友” 完成为期两年的戒毒康复治疗后,已经完成生理脱毒和身体康复的戒毒人员即将面临的是如何回归社会的问题。如何让戒毒康复人员更顺利地找到重回社会之路,也一直是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思考的问题。 2017年初,在设立解戒人员后续照管站与合作基地的基础上,中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抽调业务骨干成立延伸帮扶工作组,联合板芙镇、石岐区、东区等三个镇区职能部门和社工机构开展延伸帮扶工作试点,努力探索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的“安全通道”。 郑朝音是试点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而在这之前,他已经开始重视为出所的戒毒人员提供帮助融入社会的重要性,利用的也都是自己的私人时间。就在采访的前一天,他才和一个已经出所的戒毒人员喝完茶,聊完天。郑朝音告诉记者:“我现在还和二三十人有联系,这都是联系的比较频繁的,我和他们说过,在社会上不开心迷茫的时候都可以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把我当成是亲人是朋友的。” 2018年3月24日,郑朝音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满月酒,五十多桌的现场,热闹非凡,而郑朝音所坐的那桌都是从强戒所出来的人,时不时的有人走过来,感谢郑朝音的帮助。这场满月酒是曾经的戒毒人员杨某为女儿所办,自离开强戒所之后,和郑朝音一直都有联系,在把不准的时候都会向他倾诉。五十岁的杨某并未成婚,女儿也是他去医院时捡到的弃婴,看她可怜,索性就收养下来,并按照留在襁褓里的日期给女儿办了热闹的满月酒。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