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
2018-06-06 16:28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骆文文)2018年6月5日,由贵州省直机关工会工委主办,省直机关职工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直机关职工演讲选拔赛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举行,来自省直机关单位的19名职工选手参赛。 凝聚青春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多彩贵州网赵野平 还记得这首歌吗?“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还记得这些事吗?贵州平塘县的“天眼”警务室,守护了“FAST”2700个日夜,为我们传递着爱岗敬业的正能量;贵阳白云三中“盲人女教师”刘芳,为我们传递着自强奉献的正能量;初中毕业的贵州人毛腊生,通过不断学习成为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为我们传递着奋斗不息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在我从业期间,我采访了很多拥有正能量的人。有养父去世,独自照顾养母的孝顺女孩文敏;有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铁人教师罗光杰;有坚守岗位31年的山村鸿雁张林昌。他们让我感动着,流泪着,他们把这份正能量传达到了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更加坚定一起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没有对生命的渴望,就没有破茧而出的飞蛾;没有对自由的渴望,就没有庄生扑蝶的美梦;没有飞天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嫦娥奔月的神话。只有怀揣梦想的民族,才会奋发向上,越走越强!而我们媒体人一定会坚守在主流思想文化传播的岗位上,无论风霜雨雪,岁月更迭,在新时代传媒业创新发展的路上,依靠互联网传播的速度和宽度,凝聚青春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疾病不止 奋斗不停——贵州省疾控中心何昱颖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这是贵州省疾控中心陈慧娟嘴里常念叨着的一句话。每天早上七点半,疾控中心三号楼九楼办公室,总有一盏灯会准时点亮,灯下的她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数据整理、资料撰写、文件起草。寂静的办公室里回响着她敲击键盘的声音。若有一天那盏灯没亮,那她或已身在患者家中进行病人访视、或穿梭在各级结核防治机构间进行督导研究。人们常说,最难的就是坚持,而她就这样十多年如一日地无言坚守着。 尽管疾控工作有受到感染的风险,但我们却从未退缩;尽管疾控道路艰辛而漫长,但我们却从未放弃。我们希望有一天所有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控带来的痛苦和死亡将降到最低,疾病所导致的贫困将不复存在。为此,作为疾控人的我们,定将继续在疾病防控的道路上团结一心,不停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争当健康守护的排头兵、去共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心系检察情 共筑中国梦——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杨涛 “云清枝劲挺,秉志造葱茏”。反贪部门作为检察机关惩治贪腐的利剑,一直发挥着惩恶扬善,正本清源的作用。虽然按照中央转隶工作要求,讲政治、顾大局的反贪人已于去年底全部转隶到监察委员会,但他们感人至深的故事仍然值得我们久久铭记。 深夜,当别人酣然入睡的时候,他们却在查阅卷宗、突破口供;周末,当别人合家团聚的时候,他们却在调查取证、提审嫌犯。有的干警,因无暇筹备自己的婚礼,导致婚期一拖再拖;有的,妻子待产也不能陪在身边,孩子出生一个月后才匆忙赶回家中;有的,因为长期出差,只能将临近中考的女儿交给父母代为照顾,女儿在作文中称她为“狠心的妈妈”;有的,身为家中独子,得知父亲病故的消息时还在办案点上,愧疚与自责,让这位七尺男儿在父亲遗像前嚎啕大哭,长跪不起。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情处写深情,这就是我们的共和国检察官;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我们的共和国检察官。看,中国梦的巨轮在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已经起锚,作为巨轮上保驾护航的卫士,我们定能乘风破浪,高唱凯歌,再铸辉煌! 担当是什么? ——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王影花 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无数青年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我的同事聂开敬就是其中的一员。2016年7月,聂开敬同志到国家统计局黔西调查队报到的第一天,就被任命为省级贫困村——铁石乡铁盔山村的“第一书记”。 为了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他到田间地头和大家拉家常、谈生产、讲政策,与苗族村民们打成一片;为了拔出贫困户思想的“穷根”,他每晚都到贫困户家中,一边帮他们收豆子、剥玉米,一边鼓励他们干事创业,打消他们“争当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为了改善贫困家庭生活面貌,他组织干部捐款,为贫困户送去衣物,米油、棉被等生活物资,解决他们最基本的衣食问题。在聂开敬等扶贫干部的带领下,曾经坑坑洼洼、灰头土脸的铁盔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通组公路全部硬化了、村里变干净了、自己的合作社成立了,贫困户真正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担当是什么?担当不是抱怨和逃避,而是一句用奉献和奋斗书写的青春誓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仰望中追随——省委政研室冯其宁 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民组,有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在大山深处的悬崖绝壁上蜿蜒流淌着,这条渠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大发渠”,是以草王坝的老支书、现已83岁高龄的老党员黄大发的名字命名。 1959年,23岁的黄大发当选为村支书,他立下铮铮誓言:修渠引水!从此,黄大发走上长达36年的修渠之路。不懂技术、没有经验,修修补补十余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在全乡一次大会聚餐时,一个干部打趣地对黄大发说:“黄支书,是大米饭好吃,还是苞谷沙好吃呢?”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他暗下决心:就是用命去换,也要凿开悬崖绝壁,打通生命之渠。 于是,他一边变卖家当当作启动资金,一边走家串户争取村民支持,重启修渠工程。他经常起早摸黑,翻山越岭到18公里外的乡场,来回背材料。用肩扛,用手拖,脚底磨破了皮,汗水湿透了衣裳。他总是第一个系着绳子滑向悬崖,第一个靠近哑炮……硬生生的用双手和钢钎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终于在悬崖峭壁“鸟不飞”的地方,凿通这“天渠”。竣工那天,村民们杀猪摆席,互相庆贺。36年的艰辛修渠路,黄老支书没掉一滴眼泪,可通水那刻,这个坚强的铁汉子却泪如泉涌。 “群英谱”来自人民,“群英谱”鼓舞人民。在这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中,所有贵州人都在路上。只要我们向“群英谱”看齐,知行合一、敢为人先,就一定能在贵州这片热土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伟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