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莆田市长李建辉(前排中间)到木兰溪相关项目负责单位调研。蔡明宾摄 东南网7月19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林剑冰 林国富)“要突出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保护规划,更好地把莆田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要突出特色内涵,深入研究整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保护修缮,打造一批美誉度高、影响力大的历史文化品牌。”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莆田市长李建辉强调,要充分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做好保护修缮工作;同时,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探索出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唐代始,莆田先民筚路蓝缕、围海造田、拦溪筑陂、挖塘蓄水,造就了丰腴的土地,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产生了多元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好木兰溪水利工程文物,对于推进建设美丽莆田具有重要意义。 木兰溪沿岸风光 陈建仁 摄 溪畔数家珍 “木兰陂是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枢纽、渠系和沿海堤防等三部分,其中枢纽工程最为艰巨复杂。”近日,南北洋海堤管理处主任吴俊伟说,这些工程流传至今,都成了珍贵的文物实体和工艺遗产。 在筑陂时,李宏和冯智日借鉴了泉州万安桥首创的“筏型基础”经验,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施工工序和技术规范,符合科学的水力学原理。 木兰陂枢纽工程由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和导流堤构成。拦河坝全长219.13米,全部采用大块体花岗岩条石砌筑,属于砌石堰闸型拦河坝。进水闸分南北两座,南闸双孔引流,北闸单孔引流,可灌溉农田13.7万亩。 渠系工程包括南洋沟渠和北洋沟渠,南北洋沿渠水工建筑物有排涝闸、通海涵洞、控制闸、进水涵洞等,其数量历代记载不一。 木兰陂工程沿海堤防是我省四大堤防之一,位于兴化湾畔,以木兰陂为界分为南北堤,全长87.48公里。据史料记载,南洋海堤由裴次元建于唐元和八年(813年),北洋海堤的兴建时间略早,大约在唐建中年间(780至783年)。 1961年,木兰陂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钱四娘庙和木兰陂纪念馆都是附属文物。 除了兴修木兰陂工程留下的文物之外,莆田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还经过详细踏勘,在木兰溪沿岸筛选出一批与水利交通、农耕生产、信仰祭祀相关的文物,主要有8处,包括宁海桥、三真宫、金凤桥、南门桥、石马桥、陈大可祠、兴贤庙和吉祥寺。其中,宁海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高僧越浦创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 “下一步要开展考古调查,做到与历史记载相对应,或者填补史料空白,例如当时的筑陂石头从哪里来、怎么运、怎么用等等问题,还要确定前两次筑陂失败后的遗址具体位置所在。”莆田市文物局局长连金焰说。 钱四娘雕像 林剑波 摄 破立又千年 历经千年,木兰陂工程遭受无数次洪水、潮水和台风灾害,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历代均有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兰陂也数次被洪灾、潮灾毁坏。1985年,当地政府发动群众,加高培厚海堤16.32公里…… 自木兰陂枢纽工程建成至今,虽然多次整修,但均未改变其原有的总体结构组织关系,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构筑形态、建筑结构构造和建筑用材,基本完好保存了历史原样,有机完整,保障了原有“排、蓄、引、挡、灌”综合水利功能的延续和发挥。 为了保护木兰陂,莆田市划定了范围,严禁在保护区内占用农田、河道、滩地等进行破坏地表地势的建筑行为,周边新建或改建项目外观不得破坏木兰陂整体环境风貌,建筑高度也有所限制。 “最近的一次木兰陂大修前后持续了11年,由国家文物局和水利部联合拨款,莆田市文管局和水利局具体实施。在动工之前做了相关方案,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论证审批,全部按方案要求,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进行施工,做到最小干预,保持文物原貌。 在历次重修木兰陂的过程中,留下了诸多记事石碑,从宋代一直到现代,其中以清代石碑居多。“这些石碑原来在木兰陂纪念馆中,后来集中到户外,并修了一个碑廊,遮风挡雨,防止风吹雨淋对石碑造成破坏,又方便群众游览,了解相关历史文化。”陂头水利管理站副站长林伟说。 “宁海桥保护规划已委托资质单位运作,具体方案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候、海潮等各种因素,最大程度保留现状。”连金焰说,宁海古桥从古至今都在发挥人员通行和交通运输作用,目前正在兴建新的宁海桥,建好之后,古桥只允许行人通过,不允许车辆行驶。 木兰陂工程历代重修记事碑廊 林剑波 摄 管护机制成 “木兰陂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对木兰陂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养护,显得尤为重要。”吴俊伟说,自木兰陂建成900多年后,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1954年以前,木兰陂水利工程没有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只配备少数水闸启闭人员,工程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木兰陂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效益大受影响。 同年10月,省水利局在仙游县枫亭镇召开会议,确定成立木兰陂水利管理委员会。1956年,为适应农业生产形势发展需要,木兰陂水利管理委员会改成木兰灌区管理委员会,同时扩大管理队伍,管养职工增至80人,业余水利管理员发展到1000人,分社3个管理站。后来,又改成木兰溪水利管理处和南北洋海堤管理处,沿用至今。 1982年,当地政府颁布《莆田南北洋海堤管理暂行规定》,实行包堤责任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1990年又制定《岗位责任制暂行规定》,明确每月逢1日、15日,管理站要组织集体巡堤,包堤人员每月巡堤不少于4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当前正值汛期,水量充沛,木兰陂周边水流涌动,风景宜人,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到此休闲观光。在木兰陂南岸建有一个小型的生态公园,群众在此进出自由。但不少人喜欢到这里避暑,甚至烧烤饮酒,对景区和文物造成不良影响。 “一旦发现情况,都会上前劝阻,有时选择报警,但警察一走,他们又来了,防不胜防,除了呼吁群众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以外,还需要想方设法改进管理机制。”陂头水利管理站工作人员李应珠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