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
2018-08-20 10:58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莆田站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现场签售十分火爆。 红网时刻8月18日讯(记者 周逸峰 蔡娟 郭薇灿 实习记者 魏玮 摄影 李长宏 摄像 管一桦)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而8月18日下午,关于20世纪的文学回望暨《日子疯长》畅谈会现场的三位作家苏童、韩少功、龚曙光,都生活在长江沿岸。 我们常常讲水与文明之间的关系——流域文明,其实所有的文明都是从流域开始的,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底格里斯河、苏格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中国的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今天的三位作家都生活在长江沿岸,长江从上游巴蜀最后流入上海,进入东海,所以有人在现场提出“长江文学带”的概念。 对此,苏童认为,以前某一个作家群,某一个地域群,现在以长江来划分,“我头一次听说,也要消化消化,看看它到底存在不存在,以什么方式存在。”韩少功则说,“建议让‘非长江流域’的人去说,我们自己说的话会有炒作的嫌疑”。最后,话题落在了“非写作人”龚曙光这位“局外人”身上。 “我即使以后写作,也是‘非职业化写作’。‘长江写作带’这个说法可能是年轻人的说法,肯定是有观察的。”龚曙光表达了三个观点。 第一,一些还在文坛上比较闪耀的传统作家有多少?在新的网络时代,新出现的属于这个地域的,或者说在这个流域闪耀的作家有多少?如果从这个角度统计,他认为这个“写作带”是存在的,先从巴蜀,一路到两湖、江西、安徽,然后两江,这几个省份都是“长江写作带”上的主流群体,应该说在这个群体里面,我们有时候喜欢用“南方”、“北方”作家来讲,如果以黄河为界的话,南方主要作家主要集中在这个带上,这个还是存在的,作为一个观察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 第二,从地域文化对他本身的滋养来讲有没有共性?龚曙光认为还是有共性的,现在巴蜀比较活跃的作家,才气很丰沛的,文化根脉主要还是南方与生俱来的敏感,还是南方风土那种很隐秘的、很诡异的吸纳,这个比北方作家更灵动、更诡异一些。 第三,世界文化的吸纳更多在审美的层面有所建树,这些都构成了对整个南方系一种集中性的呈现。“你说广东作家就没有吗?广西作家就没有吗?肯定不能这么说,但是它更集中一些,我认为在文化根脉的问题上,它更体现了南方写作的驱动性。”龚曙光说,这批作家目前所体现的,对当代文化的担当和思考,目前文学界在思考文学走向,或者在创作中很严肃审视自己的作家很集中,当然别人也在谈,但是这么大一个群体在干,一些文学研究者,或者说作为一个文学旁观者提出这样一个“写作带”。“我觉得未尝不可,这甚至是我们出版界可以关注的一个现象和话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