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部门动态> 城厢交警 > 正文 |
14c7a70190518979a4e661cd815e4b3f 城厢区是莆田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厢交警大队作为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主力军,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莆田”的号召,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路面勤务网格化、事故处理一体化、劝导教育精准化“三化齐驱”的交通管理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一、路面勤务网格化 针对警力分布不合理、传统被动勤务模式、多层级指挥、各自为战等问题,引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以“六横六纵”的主干道分布走向为分界线,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警务区为“最小作战单元进行巡逻管控、点对点调度,实现屯警街面、快速反应。 (一)网格布警,屯警街面 大队将城区划分为六个警务区,每个警务区布署一个巡逻警务组,由一名民警带领五名辅警,承担辖区的巡逻疏导、违法查纠、高峰站岗、事故快处、服务群众、应急处突等任务。中心城区每天安排6个巡逻组、2个机动组、2个事故组、11个校园安保组和1个公安检查站等22个勤务组共80余名警力在岗履职,随时接受大队监控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和督察,实现屯警街面、动中备勤。 (二)扁平指挥,快速反应 大队给所有执勤的民警、辅警配备带有GPS定位的PDT数字手持电台,每辆警车均安装GPS定位系统,实时掌握警力分布情况。监控指挥中心按照“动态接警,就近处警”原则实施扁平化指挥,点对点调度。应用高空全景监控系统和车载无线视频监控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依托各种警务信息系统和集成指挥平台为一线执勤人员提供强大的情报和后勤支援。指挥调度的信息化和扁平化极大地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整体战斗力明显提高。 (三)警种联动,合成作战 信息化引领下的合成化作战是现代警务的必然要求。在警卫和大型活动安保中,更是离不开各勤务组乃至每个单警的合成作战。日常工作中,巡逻、机动、事故、校安等各警种各自按照勤务安排开展工作,一旦出现闯关冲卡、妨害公务、重大事故、大面积拥堵、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等突发状况,各勤务组在监控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立即驰援协作,既可以相互策应缉查布控,又可以快速聚集,以优势兵力实施强攻。今年4月25日18时许,三中队在华亭遭遇一部严重超员的出租车加速闯关,指挥中心接报后,一面启动高空全景视频全程跟踪,一面指定二中队机动组前方设卡拦截。7分钟后,当该车逃至荔华东大道万达路段被成功截停。 二、事故处理一体化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交通事故警情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事故现场一旦未得到及时处置,极易造成大拥堵。其中,剐蹭等原因造成的轻微事故占到了全部事故的87%。 2015年,大队按照“快处、快撤、快赔”总体要求,成立了城厢区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制定了适应我区实际的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 (一)网格勤务,以快制堵 改变以往秩序管理和事故处理各自为政的勤务模式,实行业务联动,所有事故警情一律指令网格巡逻组第一时间就近处警,并视不同现场情况进行分类处置。如果属于剐蹭等车损事故,则立即按照事故快处的流程拍照、登记人员、车辆信息后,责令双方车辆撤离现场。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如果发现是有人员受伤或逃逸等不符合快处条件的事故,则通知事故中队出警并配合完成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持秩序等工作,真正实现了“快处快撤”。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当事人尚未报警,网格巡逻组就已先行发现主动介入。2018年3月1日17时46分,正值交通晚高峰,荔城南大道发生一起两小车剐蹭事故,眼看就要引发拥堵,指挥中心17时46分发出指令,巡逻六组17时47分抵达现场,1分钟后现场处置完毕,事故车辆撤离主车道,交通恢复正常,这是一起最典型的交通事故快处过程。 (二)全程介入,一站服务 对车损等轻微事故,网格巡逻民警出警现场,处置妥善后,会引导当事人到快处中心做后续处理。快处中心调解员通过事故快处微信平台获取巡逻组民警上传的信息及时了解事故现场大致情况,做到当事人尚未到达便心中有数。 这种城厢特有的事故快处机制,确保了从事故发生伊始,到现场调查、责任认定、调解协商、保险理赔每个环节都有工作人员的服务和帮助,既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今年1-7月份,大队共接到事故警情9654起,其中快处中心受理交通事故5213起,占总事故量的54%,日均受理28.5起。 (三)九位一体,高效和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交通法庭、保险公司、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等部门同时进驻快处中心,对现场查勘、证据收集,定损评估、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业务实行流水线作业,一站式服务,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网上调解、商会调解”等多元调解格局,事故赔偿纠纷成功调解率达96.3%。 2017年至今,快处中心共为24人次申请发放73.8万元救助基金,为19起困难的事故当事人提供诉讼法律援助,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劝导教育精准化 为遏制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城厢区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劝导站建设,试点人像识别电子监控系统,实施精准劝导教育,推进美丽莆田社会治理建设,实现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 (一)突出重点,立体防控 城厢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劝导站建设,2017年以来,计划投资400万元,分三期建设,2018年年底实现全区全覆盖。第一期在华亭镇福厦路、濑榜路沿线村口、交叉路口、事故多发路段共建成电子劝导站37个,高清探头342个。自2017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共抓拍交通违法电动车、摩托车29646辆。同时,在华亭34个村居、学校门口建设34个交通安全宣传栏,每周定期张贴违法行为照片,共曝光7750人次,受教育的群众反响强烈。 (二)人像识别,精准劝导 位于城厢区华林工业园区的华林学校有小学18个班级,初中9个班级,学生人数1500多人,其中外来工子女占一半,成份较为复杂,长期以来接送学生家长骑无牌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现象普遍。华亭西许中学、西许小学,华林工业园区力奴鞋业紧临324国道,有学生700多人、工人1400多人,为提升这些学校接送学生家长、工厂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2018年初,我队在这三所学校、工厂安装了四套人像识别电子监控系统,交警大队、教育局、学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细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城厢区校园交通安全微信群,将系统抓拍并识别出来的接送学生家长的交通违法照片发送到学校、班级的微信群,由各班主任进行认领,在群里进行曝光教育局分管领导点评,督促要求学生家长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为学生创造安全的上、放学交通安全环境。屡教不改的学生家长,由学校召集约谈,并告之将被列入个人信用体系的“失信黑名单”,影响个人信用。通过学生劝导家长的方式,以 “小手拉大手”活动来提升学生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通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华林学校从开始初的每期75人次交通违法到现在的个位数违法,西许中学、小学已经连续五个星期交通违法为零。校园周边交通环境明显改变,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合成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资源共享、部门共治 人像识别电子监控系统不仅在交通违法查纠、劝导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使用,而且能够在社会治安防控、群体性事件处置、重大警卫安保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2018年4月,我队借助人像识别电子监控系统分别在华林学校路口、力奴鞋业门口抓拍并识别出网上追逃人员。有趣的是,运用人像识别电子监控系统,还帮学校监控到上课期间逃课的学生。下一步,将依托市交警支队正在推动建设的交通违法领域征信系统“失信黑名单”制度, 通过多部门共联共享数据,实施联合惩戒,真正做到“一次失信,处处受限”,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震慑力。 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继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后,今年我市将迎来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和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两大盛事。城厢交警大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再接再励,锐意进取,为做好重大活动安保,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顺畅,提升莆田城市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交警大队供稿)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