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拉开巡演序幕 东南网莆田9月16日讯 9月12日晚,晋江戏剧中心高甲剧场内乐声飞扬,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拉开了巡演序幕。 《踏伞行》是莆籍著名剧作家周长赋老师的新作,全剧分为踏伞、听雨、相认、雨渡四折。在莆田市文广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策划下,《踏伞行》经过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的二度创作,在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文化部“文华奖”获得者郑仁森、青年演员俞植等众多优秀演员合力演绎下,呈现了莆仙戏传统“傀儡介”表演特色和古典意境,为观众呈现出一台美轮美奂,一气呵成的视觉盛宴。 演出现场 长达两个小时的表演中,通过女主角王慧兰一系列“扣伞”、“踏伞”、“跪伞”等妙趣横生的情节展开故事,还巧妙借以“丑伴生”“丑伴旦”角色间接呈现,加上“检场人”旁观叙述,产生了舞台的间离效果。到结尾时,船上风雨大作,二人虽有嫌隙,但心中仍然挂念对方,相互“让伞”,“共伞”,相互依偎,相释而笑,将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刻画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 《踏伞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别具匠心注入了新元素。舞台中设置“台中台”多次前后移动,既是布景,又是客栈房间,又是江中行船,舞台中间是传统戏曲舞台,舞台外围是现代舞美装置,体现了《踏伞行》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舞台设计还有一大亮点,现场演员用道具做“雨”声,背后还有一道“雨帘”,让现场观众新鲜不已。 演出现场 戏迷王先生特意从莆田赶来,他觉得这是他近年来看得比较新鲜的一部剧,清新十足。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的点评,“在《踏伞行》中,作者着力刻画人物平和、中庸、可爱的一面,这与福建近年来戏剧作品多挖掘人性复杂晦暗的风格截然不同。周长赋的“少年情怀”和革新精神在剧中展露无疑,这明确了对于莆仙戏艺术本体的文化自信,对很长时间里莆仙戏创作中的艺术迷茫和实践逆流,做了尽可能的矫正,这是莆仙戏艺术生态渐进恢复元气的切实成功。” 现场观看的泉州高甲剧团团长周俊杰称《踏伞行》是“传统里透露了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不仅体现在剧情的冲突不断,步步推进,暗合了当下现代人的情感冲突,更体现在视觉和听觉上的“科学性”。“在舞美上讲究传统比例结构,在灯光上虽然展现的是下雨天但仍旧采用传统的大白光。曲牌是传统的,但是结合现代音响,音色、音调、音域都大大丰富了。”(本文文图来源莆仙大剧院官微) 演出现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