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开栏语 流不尽的千年乳汁,讲不完的醇厚母亲河。 她,化水为乳,滋养着一座“古府新市”;她,以血为脉,成就了一座“文明新城”。 1999年10月,一场超强台风让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迎来了一个“世纪时刻”——莆田正式拉开治理木兰溪“千年水患”的序幕。值此木兰溪治水20年之际,《莆田观察》自本期起推出“变害为利 造福人民”系列报道,试从自然、人文、治理、发展等角度,窥探这条流动着的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最美”的模样。 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留下了旧河道,开发成如今的“玉湖”生态片区,与木兰溪一衣带水。许武 摄 东南网3月21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陈佳 实习生 许志伟)新年伊始,莆田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实施“六大体系、十八项工程”,包括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水文化等体系,以及防洪排涝、饮水安全、综合治水、湖泊提升、文脉保护等工程。 “树立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蓝绿’比重。”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表示,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绝不动摇。 千年水乡 困囿一溪 悠悠溪水旁,拔地而起的现代住宅楼、簇新的综合走廊景观带、白鹭栖息的生态溪岸……如今,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张镇村人人都住进了温柔“水乡”。但在原张镇村村支书何光亮的记忆中,这片“水乡”并不温柔,连年肆虐的水患让这里的百姓人心惶惶、夜不能寐。 发端于戴云山脉的木兰溪一路从仙游自西北向东流向三江口入海口,每逢夏季遇到台风暴雨,上游河水暴涨,而河道弯曲、断面狭窄的下游入海口受海水涨潮倒灌,两股水流同时发难,低洼地区每年汛期必定被淹。 据资料显示,木兰溪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发生一次中洪水,小灾年年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99年10月9日,第14号超强台风引发了历史罕见的洪灾,洪水漫进房屋,土房连片倒塌。为了把水引到溪中,何光亮和村干部跳入没到脖子的洪流中,奋力游20多米到被淹没的堤坝处,用石头砸出缺口引水出村。 这场让何光亮“想起来都感到后怕”的世纪大水,造成木兰溪沿岸房屋倒塌近6万间,淹没农田45万亩,近3万名群众寄居他乡,2万名学生被迫停课,直接经济损失达31亿元。 灾情牵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同志的心。10月17日,习近平赶到莆田指导救灾,走村入户慰问受灾群众。在木兰溪决口的张镇村一带,习近平郑重指出:“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 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并与当地干部群众、驻军官兵6000多人一道参加了义务劳动。习近平同志现场嘱托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当天,木兰溪治理工程开工现场会在张镇村举行,莆田正式开始全面综合治水。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行洪河道被裁直为8.64公里,裁直比例开全国先河。2011年,实现两岸防洪堤闭合、洪水归槽,防洪标准一举提高至50年一遇,彻底结束了“洪水不设防的历史”。 天时人和 水患终治 何光亮站在木兰溪张镇段堤坝上,指着溪水笑道:“即使海啸都不用担心!”回想起当年被比作“豆腐上筑堤”的防洪工程,他感慨地说,又一次应验了一句古语——天时地利人和。 莆田古称“蒲田”,历来就是水乡泽国,有兴修水利的历史,为何木兰溪“千年水患”到1999年才正式着手解决?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陈文棋是干了大半辈子的老水利,作为木兰溪治理前后的亲身经历者,他向记者介绍,水利部自1957年起就决心治理木兰溪水患,曾进行了5次规划、2次可行性研究,三度“上马”,均受到“技术难度大、资金困难、征地拆迁难”三大难题困扰,项目几上几下,迟迟无法破局。 其中,最大的难题是技术问题。陈文棋分析了四点:要把长达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掉近一半,这在全国都没有成功先例;木兰溪地表土层是最深13米的淤泥地质,含水量高达60%以上,要在软湿呈流速状的淤泥上开挖河道,难度非常大;挖出的淤泥不仅不符合筑堤条件,还会造成岸上污染;上下游坡降大,水流冲力强,堤的抗冲能力对技术又提出了考验。 1999年4月,全国水利学会在福建召开,借此机会,中科院院士、南京水科院的窦国仁被邀请来帮助莆田解决木兰溪软基筑堤的难题。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试验,最终采用“明沟降水法”和“软排体”的方法攻克施工难题。 期盼已久的水患治理终于有了着落,沿岸群众积极配合征迁工作。现任城厢区霞林街道下黄村党总支书许国贤,当年是村委会干部,家住吴敦自然村的他带头搬迁。在党员示范作用下,一周内,吴敦村62亩土地全部完成征迁。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 木兰溪治理后,灌溉有了保障,张镇村蔬菜种植上规模。何晋生 摄 一水护城 城有绿心 随着木兰溪治理工程实施,木兰溪下游399条内河与木兰溪互联互通,形成65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2016年,莆田成为福建省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木兰溪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称号。作为全国首条全流域治理水系,木兰溪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生动范本,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水护城将绿绕,木兰溪综合治理后,莆田开启了城市沿溪跨溪、东拓南进的时代,大幅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科学治水、科学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构筑了美丽宜居港城新格局。在新修的莆田市图书馆西侧,一湾开阔的湖面倒映着城市高楼与生态景观。得益于先进的治水理念,当初河道经“裁弯取直”后,原始河道水面得到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这片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的玉湖经连片开发,已成为莆田文化新坐标。 位于莆田涵江区的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年产能150万吨,位居亚洲第一。“绝不浪费一滴水,努力不让一滴污水排入木兰溪。”公司技术经理刘志泉告诉记者,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能源控制中心,以实时监控厂区的能源消耗情况,全方位降低水耗,每天可回收利用约1850吨水。 历任莆田市委、政府班子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木兰溪治理内容。按照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近年来,莆田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鞋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化工新材料、建筑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医疗健康、海洋、能源等4个500亿产业,用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木兰溪畔,两座古色古香的水利文化馆有望今年内开馆。最近忙着跑省档案馆的陈文棋说:“尽可能全面收集木兰溪防洪工程文献资料,向世人展示这一段重要历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