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
2019-05-13 22:06 冉长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3日讯(记者 冉长军)天蓝如洗,绿意盎然,5月的山王坪景区内风景如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中,游人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与欢跳觅食的野生动物不期而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浑然天成。 近年来,南川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依托,以培育和壮大旅游业作为目标,以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城市旅游目的地为重点,集中精力推进森林资源面上保护和点上开发,全力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连续5年保持二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全区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突破1300万,森林旅游年收入超过50亿元。 山王坪生态石林景观。 汪新 摄 四季变幻的山王坪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是我国首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生态环境良好,除了多数原生植物外,还有大片人工栽植的柳杉林和水杉林,色彩四季变幻,五彩缤纷。山王坪石林石峰高大密集,形态各异,景观令人震撼。2015年10月,南川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被评为"中国首批森林氧吧"。 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这里的石林,不只有云南石林的雄伟,还多了石林景观少有的柔媚与朦胧。她既有险峻、奇异的喀斯特地貌,又有“石树共生”的生命张力。如园内石柱,有的唇齿相依,有的矗立如塔,有的层见叠出,有的密如刀丛,拟人拟物,石趣天成,形成世所罕见的“石中林、林中石、林中林”奇观,令人不由惊叹自然的巧夺天工、岁月的神奇不朽。 从公园入口到石林景区,道路两旁浩瀚的水杉林和柳杉林是一大特色。水杉树干直挺,枝叶扶疏,整株树犹似一座宝塔。浩瀚的千亩水杉和柳杉林,一眼望不到头,森森然横陈于天地间,刚强而又不失妩媚。 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前列,原始气息浓郁。因此,山王坪不仅是动植物基因库,还是休闲养生的天堂。 秋天是山王坪最绚丽的季节,5000亩的水杉林,3000多亩柳杉林,长势良好,其树杆挺直,树木浓密,每至秋季,柳杉林依然一片翠绿,而与公路相鬲划界而栽种的水杉林,其色彩一片橙黄,呈现出鲜明的色彩对比,其独有的双色彩林图片被众多家国内外媒体刊载。 太平关大门左侧丛林中,有乱石丛立,其中一块较高的立石上,刻楷书“太平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气势恢宏。相传为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途经山王坪,在此休整军队时所书。 其实,在南川像山王坪这样的森林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山王坪也只是南川区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南川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近年来,南川区累计投入2.4亿元,在城区周边、旅游通道两侧等不断植树添绿,打造沿途森林景观;在森林旅游景点打造上,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实现景区与风情文化不断融合。 山王坪冬景。 汪新 摄 “平分秋色”引来三季游客百姓家门口脱贫致富 山王坪是全国首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每年夏天,都会吸引大批游客来避暑,村民因此吃上了旅游饭。2016年,一张“平分秋色”的照片让山王坪更火了,乡村旅游从夏季一直旺到冬天。 今年的夏季避暑旅游又即将到来了,山王坪镇山王坪3社村民李龙合的农家乐也也开始忙碌起来了,也正是因为山王坪的火爆也让李龙合建卡贫困户彻底摆脱了贫困。 李龙合家中有三口人,其妻子早年因其身体残疾导致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李龙合成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常在外打工,但由于挂念家中的妻子和孩子还是使得他回到家中务农,李龙合一家年人均收入仅2400元,于2013年列入山王坪镇建卡贫困户。 虽贫困,但他却还想着为群众服务,为此他担任了山王坪村3社的社长一职,并且兼任着村上保洁员的工作,真正做到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随着山王坪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夏季来镇上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恰巧李龙合家离景区较近,这给了李龙合创业农家乐的机会。为了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山王坪镇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李龙合6万多元的补助,并且靠着他之前打工攒的钱,最终凑齐了农家乐的修建款。2016年开始修建农家乐,于2018年修建完成三楼一底的标准农家乐,目前共有房间10余个,能容纳30余人住宿,70多人就餐。 现如今,凭借着农家乐一年毛收入4万多元以及工资收入,李龙合一家已脱贫,成了周边农户的榜样。 来自山王坪镇庙坝村村民田应权跟李龙合一家一样,也因为吃上了旅游饭才摆脱贫困,由于庙坝村是山王坪镇最偏远的乡村,此前交通一直不便,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来养家糊口。但田应权当兵退伍之后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回乡在村里种植黄连。2012年,田应权当选为庙坝村村主任,为了帮助村民脱贫,他组织村民修好了一条山王坪镇直达庙坝村的水泥路。 随着山王坪镇旅游游客逐年增多,大家便有了发展农家乐的想法,但由于此前没有人做过农家乐,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怕辛苦赚的钱打了水漂。作为村主任,田应权积极响应山王坪镇党委政府号召,将多年积蓄投入到农家乐建设之中,成为了庙坝村第一家农家乐。 随后,农家乐从一楼一底逐渐扩建起来,目前已有房间20余间,可容纳住宿游客80余人,就餐200余人。并通过发展种植黄连、养殖中蜂等附加产业,一年所有营业额接近四十万。在他的带动下,庙坝村建卡贫困户陈小敏也办起了农家乐,一年能增收几万元,成功脱贫。现如今,庙坝村已有农家乐6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给村民带来了不少收入。 山王坪平分秋色景观。 汪新 摄 40年代代植树山王坪万亩荒山终变成了景区 3月28日,全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南川专题刊播。当天,南川区的区县故事荟里的三位护林员:吴登灿、韦宗文、刘义学让不少读者记忆深刻。 在山王坪,每每谈起这万亩森林,当地村民总会想到石在良。出生在山王坪下鱼泉河边的石在良,1976年被聘为林业员,1980年调到山王坪工区,和成百上千造林人一道,在山王坪封山造林。 封山造林,本就不是易事。在石漠化严重的山王坪造林,更是难上加难。 石在良没有退却。他挨家挨户做工作,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他的种树规范近乎苛刻,挖出的树坑要精确到厘米。刘义学当年参与了种树,他说,只要没达标就必须返工,就是壮劳力一天也只能挖二三十个坑。 为了选择合适的树种,石在良带着技术人员在石漠化土壤中反复试种,最后确定了柳杉、水杉等适宜品种。他们自己培育树苗,还捡来水杉树枝搞扦插。 种下的树苗,他百般呵护。村民刘义云家的牛跑到山上,损坏了一棵柳杉苗。石在良将牛扣下关了“禁闭”,刘义云缴了10块钱的罚款才将牛牵回家。“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能挣一角多钱,10块钱相当于3个月的收入。” 村民们不理解,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这样“不近人情”?但自那以后,村民的牛不再“敞放”。 在石在良的四个孩子看来,父亲总是那么忙。她们心中总是有谜一样的问题:为什么山王坪离家只有一小时脚程,却总见不到父亲回家?为什么邻居都说父亲是林场“管事”的,可他的手却总有厚厚的老茧?为什么学校放农忙假了,舅舅舅妈都来帮忙,父亲却不回来?为什么生病的父亲头一天住进医院,第二天又悄悄回到了那片林子? 现在,石家四姊妹的疑惑已经得解。她们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离世20多年后,山王坪周边的村民还对他念念不忘。 40年来,在一代一代造林人的共同努力下,山王坪万亩荒山变成了景区,附近开起了50多家农家乐,带动了1000余名村民就业。 山王坪这片绿水青山,正在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护林员刘义学和吴登灿在山王坪景区安装露营区的防火宣传牌。 汪新 摄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