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新闻|莆田政务|莆田舆情|本网原创|福建日报看莆田|莆田视频|健康生活|妈祖之光|天下莆商|美丽莆田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木兰横跨起长虹——追忆莆田东圳水库建设岁月

2019-06-20 08:44  林爱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如今的东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游览等作用,是福建省大型水库之一,是莆田市的“大水缸”和生命线工程。 许武 摄

东南网6月20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1958年6月,莆田举全县之力,开工建设东圳水库。

今年是东圳水库开工建设61周年,如今,站在东圳水库纪念馆群雕前,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大坝上建设者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那是党群齐上阵的嘹亮号角,也是一幅党和人民凝心聚力、鱼水相融的动人画卷。

上周,东圳水库及东圳水库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东圳水库建设亲历者、见证者,当年水库广播站播音员林西庚。一库清潭泽民生,栉风沐雨一甲子,今年79岁的她与我们共同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温“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水库精神。

林西庚老播音员发现已故丈夫柯德馨年轻时在库区工地的照片。 林爱玲 摄

集结建坝

“这里是东圳水库广播站,我是播音员林西庚。”

1958年暑假,18岁的高中女学生林西庚在当年的莆田县城厢镇里画着宣传板报,那时,能歌善舞的林西庚准备考音乐老师。然而,镇里的一个通知却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时,全国上下大兴水利,彼时的莆田,农村基本没有水利设施,沿海地区水源极其缺乏,平原地区却又屡遭洪患,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1956年秋季,莆田遭受了特大水灾,当时县委、县政府决心治理水患,莆田因此迎来了修建东圳水库的时机。

“东圳水库政治部宣教科广播站缺一名广播员,镇里推荐你去!”回忆当年自己被选为东圳水库播音员时,林西庚高兴了好几天,毅然选择放弃考音乐老师的念头,那一年,东圳水库工程建设当属全莆田县最大的事情了,能坐在广播室里给数万名筑坝工人广播,“那是一项十分光荣的工作!”

1958年7月,莆田县东圳水库指挥部成立,中共莆田县委第一书记赵永福任东圳水库指挥部指挥,县长原鲁山、驻军领导周连贵、副县长许子斌、工程师高宝善任副指挥。在东圳水库指挥部党委统一领导下,莆田县的13个人民公社,组建13个民兵团,大部队组成了分工明确、目标一致的党团指挥战斗堡垒。“东圳水库指挥部刚一成立我就来了,大坝上面不仅有民兵团政委、连队指导员、共青团青年突击队等各党团组织,还有妇女委员会、工地医院、供销社等机构,整个大坝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林西庚所在的广播站要担负起广播新闻、工程建设实时动态、工地好人好事、安全宣传等内容。

那时全国正值三年困难期,但是工地上数万名干群,顶风冒雨,忍受着生活上的低标准和疲劳战,每天早出晚回,突击时通宵达旦,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的建设热情感染着林西庚。

艰苦创业

“水涨一寸,坝高一尺,誓要高峡出平湖。”

2018年,东圳水库纪念馆正式开馆,记录了很多关于水库修建时的点点滴滴,文物展区,60年前建坝时用到的石夯、脚钳、木滑轮等工具陈列其中,再现了当年物资匮乏时工人们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奇迹的劳动场面。在一堆老物什中,林西庚发现了一个“老朋友”——一台当年她们广播时用的留声机。

“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娱乐活动,每天广播中都会穿插播放几段莆仙戏、黄梅戏,有时候我们就在广播站里表演快板。”林老指着留声机笑着说,仿佛一切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只有用留声机广播的几分钟时间才能休息片刻,有一次不小心打了瞌睡,磁条都走完后开始放‘滋滋滋’的杂音,整个大坝都听到了,工地领导冲上来给我一顿骂。”这唯一一次的广播事故让林老印象深刻,“大家都在认真劳动,你在这里打盹,必须要批评!”严厉的训斥声言犹在耳,可见当年紧张严肃的工作氛围。

东圳水库于1958年6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通水,只花了两年不到的时间。“水涨一寸,坝高一尺,在缺乏大型机器的条件下,全凭着工人们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的劳动和技术队的专业保障。”林西庚回忆道,有条件大家分秒必争地上,肩挑土、石,人力打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工地掀起工具改造热潮,大家自造独轮车、胶轮车、土火车、木龙门架等革新运输、吊装方式,十几个民工团你追我赶,斗志昂扬,伴随着各种鼓劲口号,库区工地就像大型的竞技比赛现场。

虽然建设条件相当落后,但大坝的工程质量却含金量十足。当年大坝指挥部一成立,省水电厅设计院就派出设计组驻工地及时修改工程设计,并设立“土工试验室”,对有关材料进行物理试验。“副指挥长高宝善工程师是出了名的严谨科学,对建坝时所需的红黏土、沙子、卵石的使用量、比例要求十分严格,施工员每隔几个小时都要检测分析。”当年实时汇报工程进度也是林西庚的重要播报内容。资料显示,1961年全省大中小型水库检查评比时,根据大坝沉陷量,位移以及施工中检验记录,证实东圳水库大坝质量优良。

艰苦奋斗创伟业,东圳水库这个“大水缸”,拦河大坝长360米,高58米,顶宽8米,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横亘在天马、地龙两山峡谷之间,拦住了自仙游九鲤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个面积10平方公里、库容量达4.35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灌溉了莆田12个公社共26万亩旱地和沿海10万亩海涂围垦地。通过水库拦洪,又可减少北洋片洪涝灾害,在大旱缺水时可补充南北洋沟网水源,同时结合发电,水库养殖,航运交通,并为莆田30多万人提供饮水水源。

早期东圳水库大坝施工现场(资料图片)

奉献青春

“坝在我在,绝不让大水冲垮坝口!”

春风笑靥展英姿,军民共筑山河固。珍贵的建坝场面定格在一幅幅珍贵的黑白老照片里,六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当年那场“突击堵口”的惊险场面,林西庚依然难掩内心激动。

“那是1959年夏天,大坝即将合龙前突然下大暴雨,大水很快淹没警戒线,情况十分紧急。为了堵住坝口,工地所有人员停止手上工作都赶来抢险,全县麻袋都调集过来装沙,大家拼命接力堵口。”当时,县长原鲁山在现场参与指挥,并发出“坝在我在,绝不让大水冲垮坝口”的最强音。这铿锵有力的声音至今深烙在林西庚老人心中。

历经惊险堵口,大坝终于保住了!当年全程参与抢险的林西庚事后高烧不退,留下了隐疾,几十年里饱受类风湿疾病缠身。东圳水库的顺利落成离不开诸如林西庚这样的建坝英雄的无悔付出。资料显示,当年参与修建水库的工人中,女性占了60%,她们不仅做着和男性一样的工作,还身兼数职,有时还自编节目参与库区慰问队的演出,有的是工地医生,有的是扫盲组老师……留下了库区 “十姊妹”、广播姐妹花等动人故事。

最忆是青春,奋斗路上有苦也有点甜。因为工作关系,没上工的时候林西庚需要到各宣传口收集先进事迹等汇报材料,也因此有机会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时任东圳水库指挥部党委机关报《东圳小报》的编辑柯德馨,志趣相投的两个人经常在广播站给大家打快板,并结成“水库”良缘。

东圳水库的碧水清潭,不仅是个人挥洒热血青春的见证,也是党团、干群甘于奉献而凝结成生命源泉的丰碑。“白天挥汗修水库,工余文体活动多”,工地上文体活动和后勤保障,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扫盲工作和业余教育也取得喜人成绩,水库建设期间共扫除文盲8000多人。同时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他们的故事都记录在东圳水库档案馆里,激励后人。

东圳水库首开新中国成立后莆田水利事业的先河,而后被莆田人民尊称为“平民县长”的原鲁山主政期间,先后修建桂林山、径里、海头、沁后、红山、群峰、东方红、石塘等多座百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并配套修建南北洋海堤工程及多个大型水闸工程,从根本上提升了莆田县农业基础灌溉条件。

1961年11月,郭沫若为东圳水库题诗云: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衔凤漈通。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萩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4-2535366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