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2019-12-12 09:03 林爱玲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0月3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化部整理改编剧本扶持工程、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多项荣誉加身的莆仙戏剧院重点剧目《踏伞行》在福州市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上亮相,因故事情节新颖、结构紧凑巧妙、富有独特的人物个性和时代意义一炮而红,引起剧坛热议。 《踏伞行》的成功也使它站在一个剧种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点,对莆仙戏在剧种、剧目建设乃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都值得更深入的探讨与总结。 《踏伞行》剧照 东南网12月12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文/图)“自中国艺术节举办12届、中国戏剧节举办16届、福建戏剧节举办27届以来,首部以生旦戏参加戏剧节,再摘取一等奖榜首的《踏伞行》首开莆仙戏先河。”三年来,一路与《踏伞行》同行的莆田市文旅局副局长何黎仙表示,这是一次好剧本、好团队、好演员在全新制作模式下的全面开花。 在一阵颇具古典韵致的锣鼓轻点声中,时空切换到宋朝,一对青年男女极为戏剧性的一段爱情故事正在上演:刑部主事之子陈时中和将门小姐王慧兰已定亲,但未谋面。突逢战乱,两家各自逃难。逢乱兵冲杀,二人巧遇于风雨途中,同伞前行。后寻宿于客栈,王慧兰知晓陈时中真实身份后,一试未婚夫婿心性,因陈时中谎称自己未曾联姻并向自己求亲而难以释怀。在渔船上,陈时中向王慧兰认错,主动退亲,再次向她求婚。王慧兰百感交集,纠结不已。雨又来了,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 “看了这出剧目,《踏伞行》如一道清风吹过,清丽雅致,令人印象深刻。”两年前的深冬,文化部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项目答辩在北京举行,国家一级编剧周长赋在20分钟内顺利完成答辩后,评委对《踏伞行》给出如此评价。 2018年11月,这出从地方戏剧院走出的清新唯美、小巧秀蕴的传统莆仙戏,在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第27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中,获得剧目一等奖(全省戏曲类排名第一),剧本荣誉奖,音乐设计、灯光设计以及男女主要演员一等奖。一年后,再与国字团、省团优秀剧目一同亮相第16届中国戏剧节。“榕城一票难求,甚至还希望我们继续加演一场。”何黎仙回忆起演出当晚,依然难掩激动。 故事结构脱胎于传统莆仙戏剧本《双珠记·逃难遇亲》,并充分保留和运用《蒋世隆》和《瑞兰走雨》中“走雨”“抢伞”的表演和情节,再拓展成新剧本《踏伞行》。这也是周长赋敢于抛开当代主流大主题、大话题题材,匠心独运,从小处着眼,通过一段情感冲突,巧妙结合舞台艺术语言,讲述古老剧种莆仙戏深厚的艺术魅力的一部佳作。 国家一级导演、江西籍导演徐春兰受邀对《踏伞行》进行二度创作,在保留莆仙戏生旦程式化科介特色、原汁原味的曲牌体韵味等精华的同时,对舞台的单调、空间的呆板、表演的内敛、节奏的拖沓、鼓点的嘈杂等方面进行大胆改良。“徐导在人物刻画、舞台调度、气氛渲染等莆仙戏短板环节为本剧注入全新理念,使得整个戏剧效果更精致典雅。”周长赋认为,《踏伞行》树立了外来名导与本土剧种团队结合的典范。 国家一级演员黄艳艳饰王慧兰 国家一级演员吴清华饰陈时中 由国家一级演员吴清华、黄艳艳分别演绎的生旦角,剧评家们给予高度认可。剧评人陈姝婧认为:“黄艳艳对王慧兰一角的演绎几近传神乎!” “人物塑造上,融合了闺门旦的端庄秀美和小旦的年轻俏皮,大大丰富了王慧兰的人物个性。”黄艳艳不仅在表演形式完美上演一整套程式化科介,也演绎出角色复杂多变的内心戏。 戏曲唱腔音乐是剧种风格最为突出的标识,周长赋在《踏伞行》的创作上严格遵守曲牌体中音律的要求填词。“莆仙戏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曲牌体的戏曲,唱词错落有致、节奏优美,如今曲牌格律已失传100多年,是时候要把这些精华重拾起来。”经过曲牌的归位和改动,既顺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又突出莆仙戏音乐特色,同时也配套产生一系列的表演动作,整部戏则呈现出古典、朴实、完整的剧种音乐。 “如果说《踏伞行》对莆仙戏的新发展有所启示,其中一定绕不开的是莆仙戏剧人对传统艺术的匠心回归。”何黎仙表示,除主创团队外,还有莆田业内资深专家组成创作团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七度打磨,在剧本、表演、舞美、音乐上精益求精,联袂上演了一场同样精彩的《踏伞行》番外篇。 人物访谈 地方戏剧的崛起,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主流方向——对话周长赋 【人物名片】 周长赋,原名长福,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原书记兼副院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莆仙戏《秋风辞》《江上行》,昆剧《景阳钟》,京剧《康熙大帝》和话剧《沧海争流》等。所编剧目多次获得文华大奖、文华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入选国家艺术精品重点资助项目等荣誉;个人获得三次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共十多个全国性奖项。 记 者:这是您继《大唐梅妃》之后,时隔多年再次为家乡戏创作剧本,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有了此次创作? 周长赋:长期以来,我都在密切关注家乡戏的发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剧目、科介、曲牌十分丰富,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长期的农村草台演出虽然对普及有好处,但戏剧市场化的粗糙感逐渐削弱了艺术上的细腻讲究。所以综合现状,我认为莆仙戏亟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传承,二是提升。 记 者:基于此,《踏伞行》是如何实现莆仙戏的传承提升? 周长赋:经过探讨,我们希望通过一部戏能把莆仙戏艺术的精华,包括表演、科介、音乐唱腔、锣鼓点这些非常宝贵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有所提升,能打通当代审美关联;内容上,从古代故事找到一个能和现代人情感相通、有共鸣的一个合适的母题。于是,找到了《踏伞行》这个题材。 莆仙戏作为曲牌体的剧种,在这一次填词中,我严格遵照莆仙戏传统曲牌填词,主动适应音乐的结构模式和规范。 在排戏上,由本土资深业内专家成立一个创作小团队负责传承部分,外来导演在莆仙戏短板部分负责提升,以达到移步而不换形的艺术效果。 记 者:您如何看待戏剧界对《踏伞行》的评价? 周长赋:正如不少剧评家评价的,“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小题材依然可以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在我们提倡创作的时候,把剧作家的生命体验融入剧目中不失为一种创作方向,而地方戏剧的崛起,从长远来看必然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主流方向。 一部戏的成功往往是各方面的成功,虽然《踏伞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仅停留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地步,离大部分莆仙戏从业者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莆仙戏要真正振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记 者:有别于莆仙戏乃至中国传统才子佳人故事,《踏伞行》想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关系? 周长赋:戏剧人物一形象起来,它要表达的道理比想说的多得多。王慧兰的情感测试让自己走进逻辑上的悖论, 而陈时中在仓促间脱口而出婚约未曾定下,也会让王慧兰对他的人品产生怀疑。最终,主人公纠正了个人的主观刻意和情绪执着,主动地尊重本心寻找彼此所爱,两人同伞同舟,继续前行。 戏剧中关于理性的部分没有点破,而是借助店妈说的,“世间有的事能试,有些事试不得”。也如江边渔者所说的:“水清无鱼。”两个人都有错,绝对理想是没有,生活中不要过于斤斤计较,人与人相处不要太复杂,多点宽容,风雨同行才是真的。 剧评节选 自2018年上演以来,《踏伞行》就得到业内广泛关注。随着剧本不断打磨升级,省内相继召开了多场《踏伞行》艺术座谈会。以下是剧评人从不同角度对《踏伞行》的评论文章节选: 莆仙戏是一个很有出息的剧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踏伞行》的出现给中国戏曲作出了榜样,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启示。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 莆仙戏《踏伞行》,为当下改编传统戏创作及新编剧目如何发扬传统提供了较成熟的实践经验。该剧从传统中走来,她拥抱传统、致敬传统、化用传统、发展传统,尊重并运用戏曲创作规律书写了一曲展现男女爱情故事、反映生活真谛的乐歌,美轮美奂、诗意盎然。 ——智联忠(福建京剧院青年评论家) 《踏伞行》让我领悟到莆仙戏艺术的深厚传统和细腻迷人的独特魅力,是周长赋对于戏曲本体的致敬和更高层次的回归,也是在创造性中发现和彰显传统戏曲的当代魅力。 ——季国平(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戏剧理论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