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2019-12-26 09:14 俞靓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莆田市举办志愿服务品牌再培育、再打造、再提升暨“12.5”志愿服务成果展示活动。(资料图片) 东南网12月26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公交车站、木兰溪边、小区里、斑马线旁……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走丢的老人、失学的孩子、迷路的游客,总能听到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特别是莆田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将儿时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谣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莆田市委文明办注重在平台建设上强化融通共享,在项目策划上紧贴群众需求,在志愿服务上增强内生动力,在方式方法上因地制宜,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多个品牌聚集,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 闽善行”志愿服务队为老人送去智能手表。(资料图片) “比亲人还要亲” 8月,莆田市北高镇埕前村的叶亚贵因病去世。“父亲说他的生命已到了尽头,要我代他谢谢你们一直关怀着我们这个家。他还交代我们,要懂得感恩,将来遇到不懂的,多问爱心协会的人,说你们如同兄弟姐妹,是比亲人还要亲的人。”在老叶离世之前,他的二儿子叶清华听到了他的遗言。 老叶所说的你们,是莆田市飞得更高爱心协会。刘梅芳,是莆田市北高埕前小学的老师。过去4年多来,她作为协会一员,参与物品义卖会、走访救助家庭困难户等活动达112次之多,志愿服务累计750小时。老叶一家,是她这几年最为挂心的对象。 7月23日,在莆田市荔城区医院,老叶的大儿子叶清云成功洗了胃。之前,叶清云因过度服用安眠药而陷入昏迷。老叶的妻子阿莲,因放心不下,到医院想把儿子带回家。协会志愿者和医生软磨硬泡,最终说服了她,将叶清云转入专科医院继续治疗。 叶清云患有精神疾病,他的妻子生下小儿子后离开了。兄弟俩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是靠爷爷开“摩的”。 2017年8月底,老叶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随后的一年多,协会成员多次前往老叶家中慰问。几次交流下来,大家发现叶清云的两个儿子懂事大方,热爱学习,自知家境困难,而且都表示特别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于是,当地政府与爱心协会为两个孩子的就学积极奔走。去年和今年,小兄弟俩相继进入了儿童村。 社会给予这个特殊家庭的爱从未停止。北高镇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多次深入老叶家中了解情况,送去政策。社会各界,包括飞得更高爱心协会、慈济志工、医生志愿者都加入帮扶队伍,就连滴滴师傅也愿免去车费,用他们的爱心慰藉老叶。 “我们老有所为” 眼下,莆田市老年大学的志愿者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他们将春节的慰问节目排上日程。 这批志愿者是由全市10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自发组织而成,集体名字是“万年青”。莆田市老年大学专业学会负责人魏秀珠介绍,这批老人是从“创城巡查团”一路走来,实现了从创城专项巡查员到包罗万象的志愿服务生力军的转变,经历从“盆栽”到“风景”再到“风尚”的成长,现已成为莆田市老年大学的一个品牌。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 2018年6月20日上午,莆田市“万年青”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上千名志愿者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尽己所能,践行志愿精神。这标志着莆田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将进入规范化、常态化的新阶段。 自“万年青”老干部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他们陆续开展了“老少牵手,翰墨传情”、“清洁家园”、“邻里守望 情暖莆田”、文化“三下乡”、移风易俗宣传、美丽莆田宣传等各类公益演出近百场。 方秀英是这支队伍里的大忙人。“刚退休那会儿,孩子还没成家,时间多得很,我什么课都上,早上下午课全排满。”这几年,她变成了两个孙子的奶奶,要照顾孙子的起居饮食,一度还要辅导功课,生活照往常忙碌了许多。但她每天早晨4点半就起床,送孙子去上学,去课堂里上课,下午再把孙子接回来。 这期间,她没有放弃志愿工作,依然乐意跑前跑后。“女人一辈子不能只是忙于灶台、桌子,更应走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没有那种年纪大了就坐等享福的心态。”谈起志愿活动,她侃侃而谈:全国性的赛事,他们去做服务工作,引导入座,端茶倒水;学校附近的斑马线上,他们维护交通秩序;下乡演出,他们劝当地老人少打牌,多接受正能量…… 方秀英印象最深的是有好几次,碰到老人问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了,在引导那些老人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自己的母亲。”她说,母亲同那些老人一样,文化水平不高,搀着这些老人,就像帮助自己的父母。“如果人人都能带着孝心去做,那社会风气就会好很多。” “虽然退休了,但政府提供这样的平台,让我们充分发挥余热,使我们老有所为。”方秀英说,“只要我们的知识不老,观念不老,思想不老,有能力为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我们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志愿者在“闽善行”平台工作。(资料图片) 迈开“互联网+”步伐 继“网络求真”“电力义修哥”“一元理发”等荣获全国志愿服务品牌之后,3月,莆田市“闽善行”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宣部、中组部等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荣誉称号。同时,“闽善行”网络公益志愿服务站入选“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莆田市委文明办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郑丽花介绍,“闽善行”是东南网莆田站利用“互联网+”创新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这项目有精准助困、爱心助学、智能养老、公益寻人等多个模块,通过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搭建公益平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精准援助,传播正能量。 9月26日,“闽善行”接到一则寻人求助信息,一名八旬老人于9月25日上午离家,至今未归,家属盼望借助网络力量帮忙寻找。“闽善行”平台中的媒体志愿者立马核实信息。老人姓林,84岁,记忆力、听力都不是很好,出门也没有带通信工具。平台信息发布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行动,帮助搜寻。9月27日早上7点左右,林老被成功找到,平安归家。 有这样的速度和成效,归功于“闽善行”平台整合资源力量构筑的“网络公益共同体”。“闽善行”志愿服务队队员徐嘉馨介绍,目前队里有各界爱心人士9280名,设立了“闽善行”服务总站,开辟了相关媒体专栏,建立了微信群,设置了呼叫专线。媒体志愿者将经过核实的真实信息及时编辑发布在东南网、文明莆田微信公众号等权威平台,发动志愿者转发、转载,扩大影响力。 在寻回老人之后,志愿服务还未结束。“我们注意到,老人走丢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我们联系莆田移动公司,请他们代开发一款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安装芯片之后,可打电话,也可测血压、心率等。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启动按键,就可向家属或志愿者求助。”徐嘉馨说。 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是“闽善行”积极探索的一部分。1月,城厢区“关爱老人·一元理发”店的志愿者们领到了食用油。“这油是他们用平日的服务积分兑换而来的。”徐嘉馨介绍,“闽善行”平台还成立时间银行,志愿者可凭服务时间换取相关的生活用品。 当下,莆田市委文明办也在开发打造莆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以手机APP为载体,与莆田市各类志愿者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设开发招募注册、供需对接、志愿服务记录、星级认定、嘉许回馈等不同模块功能,对全市文明实践活动统筹调度、统一管理。郑丽花说:“我们希望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办法,修订《莆田市市志愿者嘉许回馈制度》,通过对志愿者给予精神鼓励、情感慰藉和物质帮扶等举措,鼓励全社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荣誉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