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莆田新闻 > 正文 |
2020-01-16 09:26 欧碧仙 俞靓 林剑波 朱崇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莆田仙游枫亭镇居民做菜头灯。(资料图片) 元宵期间,村民挑着一担盘行走在乡间。 徐学仕 摄 叠橘塔 徐学仕 摄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2020年新春之际,“莆田元宵 一月欢腾”2020年莆田元宵文化旅游月新闻发布会在榕召开,随后旅游月推介会走进江西南昌。莆田市副市长陈惠黔代表莆田向外界发出邀请:到妈祖故里庆元宵,一起游莆田、品美食、闹元宵、赏民俗,佳节共欢腾。 “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莆阳元宵是莆田民俗文化里一朵灿烂的奇葩。截至目前,关于莆田元宵活动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非遗项目18个。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莆田在元宵品牌上持续发力,2019年“妈祖爱,元宵长”文化旅游月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形成元宵月的联动效应。今年,莆田以“莆田元宵 一月欢腾”元宵文化旅游月为主题,精心策划,研究部署,力图展示兴化古府文献名邦的城市文化魅力,彰显“妈祖圣地 美丽莆田”的旅游形象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 仙游枫亭游灯 (资料图片) 相关链接: 枫江灯色醉春风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大家只知道莆田的春节一年两度,莆田的元宵一月欢腾。其实,枫亭的元宵节游灯习俗,从正月初六闹到正月下旬,持续大半个月时间。”13日,腊月十九,此时距2020年元宵节还有20多天,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的起源地——千年古镇仙游县枫亭镇,枫亭元宵游灯民俗学会会长刘建庭早已开始操持起新一年的元宵灯事。 据考证,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始于宋代,盛于明代,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了当地民间的灯艺、曲艺、舞蹈、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传至近代,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又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彩架、彩车等主题方队和时尚元素,贴近社会热点,也更贴近生活,成为莆田元宵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正月初六,麟山宫境内的38个自然村联合出游,将拉开枫亭元宵狂欢月的序幕。”刘建庭介绍说,出游持续3天,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巡游路程100多公里。联合出游结束后,38个自然村又各自举行元宵游灯活动,掀起枫亭元宵月里的第一个小高潮。 而真正的高潮则在正月十三至十七。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七,集镇区的下桥、下街、兰友、学士社区以及下街北门自然村,一连5日,依次举行元宵游灯活动,参与人员5000多人,现场围观群众、游客更是达到10多万人次。这是枫亭元宵月的重头戏,也是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的集中展现。那几日,枫亭集镇上彻夜灯火通明。2018年和2019年元宵节,枫亭镇将当天举行的兰友街元宵游灯活动搬上了网络直播间。第一年直播就吸引了50多万人在线观看,第二年观看人数更是达到100多万人。 正月十九至二十,枫亭溪南龙泉宫6个社宇的联合出游,则是枫亭元宵月的“收官之作”。正月二十是夜,待巡游队伍归来,执事用长杆点燃近4米高的柴枝高塔,巡游队伍有序地围着篝火游转而过,冲天火焰红红火火,预示着村民们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传统的高台彩架最引人注目。徐学仕 摄 绕境巡游摆金身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朱崇飞)在莆田,闹元宵以菩萨巡游为主。古时候,每个建制村都建有宫社,供奉社公,而下辖的每个自然村叫作“境”,各境都有各自的守护神。 每到元宵节那天,村民就抬出菩萨塑像,在村里绕境巡游。家家户户门口张灯结彩,在供案上摆满各种祭祀品,手持焚香,恭迎菩萨前来,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说到元宵节菩萨巡游,荔城区新度镇善乡村颇有特色。具体的时间要通过掷筊来决定,从正月二十到三十之间选一天,至少要进行为期3天的巡游活动。筊就是一种用木头或竹子做成的问卜工具,形状似月亮,一面是平的,另一面是弯的。 听村里的老人说,善乡村的元宵和一个历史故事有关。相传,南宋末年,有个将军护卫皇帝南下,结果由于雾天,与大部队分开了,在经过善乡村时,听闻皇帝已跳海殉国,他也悲愤交加,在壶公山脚下的师爷井自杀。当地村民将其就近安葬,并建庙祭祀。 除了那位将军,善乡村名山宫还供着另外5尊菩萨,总共是3个文菩萨、3个武菩萨。元宵节的时候,3尊文菩萨留在宫庙内,而3尊武菩萨出庙巡游。 说到摆菩萨金身,这也是善乡村元宵节的一大亮点。村中的男性抬着三尊菩萨,将轿杆一个压着一个,全部架在一起,然后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呈圆形疯狂地绕转。 摆菩萨金身讲究技巧,抬第一尊菩萨的男性要矮点、胆大,抬第二尊菩萨的男性稍微高点,抬第三尊的男性再高一点,这样才能相互衔接起来,不易造成脸部受伤,确保群众安全。 今年,为方便外地游客,配合全市元宵节大联欢,善乡村提前选定一个日子摆菩萨金身。“村子在城港大道旁边,距动车站和高速路口都近,进城也不远。现在有不少农家乐,方便外地游客吃喝。”村民郑德洪说。 刚搭起来的香亭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徐学仕 摄 十年逐梦“镜中人” 东南网1月16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俞靓)距《到妈祖故里过年》的出版,已过去了14个年头。当年集摄影、撰稿、装帧、题字于一身的徐学仕,如今也干脆剃光了头,不与年月争论长短。 2006年,聚集莆田民俗的摄影集《到妈祖故里过年》刚一出版,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古老神秘、原生态、惊艳等标签接踵而至。徐学仕前后用了近10年时间,才完成这些作品的拍摄。元宵、出游、做岁、游艺,每一篇章都有浓厚的莆田民俗风味。 上月,徐学仕回到曾经拍摄过的一个村,村里旧时有座古桥,元宵时节,村里的“福首”捧着香炉,在旗花、凉伞和村民的簇拥下经过那座古桥,前往宫庙祈福。“但那座桥几经变迁,已经不在了。”徐学仕说,村里为了交通方便,将那座桥改成可容汽车通行的钢筋水泥桥。与此同时,从古桥上走过的祈福队伍散发的肃穆感也随之消失了。 尽管用了10年气力搜集信息、寻找最佳位置、不断尝试,但仍留有缺憾。“撞火”就是其中之一。徐学仕解释,在农耕社会里,人们对火的依赖和信任是很直接的,所以由对火的崇拜而形成的旺火求兴的民俗功能深植心中。吃火、踢火、撞火、跑火、跳火等都是莆田元宵经典的表现形式。“其中有个‘撞火’镜头,因为设备的问题,当时没有拍好,后来再也拍不到了。”出于安全考量,现在多数村庄只剩踢火、跳火等难度系数较小的活动,撞火就只能存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了。 “如果日后还有机会再拍类似题材,那我会强调元宵在新旧时代的对比,到那时候就不是拍热闹,而是拍门道了。”徐学仕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