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21-08-24 11:45 吴炳端 郭潇 陈顺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静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改善水生态环境 东南网莆田8月23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通讯员 郭潇 陈顺妹 文/图)“今年以来,秀屿区注重建管并重,新建重大水利设施,提挡升级已建工程,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模式,助力推进河湖长制提质增效。”莆田秀屿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秀屿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一方面推工程治理,一方面抓长效管护,“建管”两手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河湖长制实现有名有责有能有效。 抓工程治理,补水利短板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需要强化系统治水的理念,坚决防止片面地就水治水。”秀屿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说,秀屿区积极探索EPC、PPP承包模式,推进木兰溪流域“三大工程”建设,对全区约160公里的河道开展综合治理。 为切实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秀屿区率先启动了“三大工程”首个项目——预算金额3亿多元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EPC工程(一期)建设,以促进“水系的完整性、水体的流动性、水质的良好性、生物的多样性、文化的传承性”为主要目标,对涉及东峤镇、埭头镇、平海镇、月塘镇4镇的5条长67公里的重点河道,实施清淤清障疏浚、生态护岸、景观绿化等建设。目前,埭头溪、炉厝溪、石塘溪、砺山溪等5条河道已全面开工,累计完成河道清淤33公里、护岸建设43公里。 “三大工程”中,规划总投资13.3亿元的木兰溪流域秀屿片区水系综合整治PPP工程,截至6月底,已完成河道清淤27800立方米,生态浮岛1260平方米,种植水生植物8707平方米,浮动湿地232平方米,完成植绿9000平方米,脱水固化淤泥23万方,干化土外运20000立方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笏石溪河道综合整治PPP工程,是秀屿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的另一重大项目。该项目采用“BOT”模式运作,启动笏石镇25个行政村、东庄镇23个行政村、埭头镇9个行政村、南日镇7个行政村、东峤镇8个行政村、平海镇平海村等共73个行政村的污水管网建设。截止目前,农村污水PPP项目已完成主干管网敷设442公里,接户14549户,收集管网333公里,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 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的顺利推进实施,进一步提升了秀屿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了秀屿区水生态环境,正逐步把秀屿建设成为绿色发展高地、生态宜居家园。 清理河道 抓常态管理,治河湖四乱 驻足在土海湖畔,只见河清水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很难想象这般清丽的湖面也曾垃圾成灾。土海“转变”的背后,少不了秀屿区在河湖保洁上下的功夫。 “一直以来,卫生保洁都是河道管护工作的一大难点,也是市民群众对河湖治理管护效果的重要直观评价因素。”秀屿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为有效破解河道长效管护难题,实现河道保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秀屿区积极探索河道保洁工作常态长效机制,以“企业承包、政府群众共同监督”方式,将全区河道保洁统一委托专业团队,开展全域河道常态化社会化分片统一保洁服务工作,构建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模式。 “秀屿区采用‘日常保洁+每周整治+突击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将河道交由专业机构保洁,河湖面貌进一步改善。”秀屿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秀屿区河道日常保洁清理工作由各村环卫工人负责,以2-3个村为一个片区每周开展1次整治,每个镇成立2支环卫突击队,配备2部铲车、2部农用车,补充环卫车辆运输不及时问题。目前,秀屿区共有河道保洁人员约136人,每年投入经费约400万,有效解决了各镇河湖保洁力量不均衡、不匹配问题,实现河湖环卫常态化、专业化、标准化。 秀屿区充分发挥河道专管员的巡河监督职能和河道保洁队伍力量,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和水浮莲清理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共发现并清理河湖沿线建筑垃圾61立方米、河岸垃圾18立方米、漂浮物580平方米,恢复河道岸线1.6公里、河面3600多平方米,摸排并整改河湖“四乱”问题42个,整改完成率100%。“河道环境‘日新月异’,进一步刷新了秀屿‘颜值’,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该河长办工作人员说。 下一步,秀屿区将以提升水生态环境为重点,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通过水生态、水环境的持续保护治理,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