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
2022-05-19 19:48 吴炳端 刘金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金晶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abc4b14408eb916f7d27c900b3906ed2 全国首例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落地莆田秀屿 东南网莆田5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吴炳端 通讯员 刘金通 文/图)19日下午,莆田市秀屿区依托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完成了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与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卖双方在现场签订了交易合同。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世文出席活动。 据介绍,双壳贝类碳汇是指利用双壳贝类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能力。莆田市秀屿区海水养殖规模超过2万公顷,是全省牡蛎、鲍鱼、海带、龙须菜的主要养殖基地。其中,牡蛎年产量超过20万吨,海带、龙须菜年产量均超过了14万吨,秀屿区海水养殖具有可观的海洋渔业碳汇潜力。本次海洋渔业碳汇项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对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的近三年双壳贝类(牡蛎)碳汇量进行核算,并出具了核算报告。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方,购买的10840吨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将用于抵消其2021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本次海洋碳汇交易,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额外增收二十多万元,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了新的路径。 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郑新群表示,本次双壳贝类碳汇交易的签约,标志着我国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是莆田市海洋渔业工作的重大进展,对于莆田市发展碳汇渔业、拓展碳汇交易市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希望能以这次项目签约为契机,与海洋三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对秀屿区海洋贝藻类蓝碳开展全面基础评估、摸清海洋碳储量,为发展碳汇交易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扩大海藻和滤食性贝类等固碳品种养殖规模,将碳汇渔业做大做强,实现海水养殖固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据了解,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碳汇、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去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HY/T 0305-2021)行业标准,作为海洋大省,我省在挖掘海洋生态价值方面先行先试。今年1月,连江落地了全国首个大型藻类碳汇交易项目,此次在秀屿落地全国首个双壳贝类碳汇交易项目,标志着我省在探索“海洋碳汇”交易实践方面取得了又一阶段性成果。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