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芦洋乡:从风沙掩埋的乡村到“平潭粮仓”
2018-12-12 20:19:08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张哲昊 我来说两句 |
黄沙变绿地 处处蔬果香 从造林治沙起始,芦洋乡一步步成为“平潭粮仓” 芦洋橙深受大家喜爱(资料图) 芦洋乡地处岚岛中部,北临平潭主要风口之一的长江澳。虽拥有平坦的地势和充沛的地下水资源,但在40年前,这里长年风沙肆虐,村民靠天吃饭,是个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之地。 改革开放后,芦洋乡将发展重点落在造林绿化、土地整理和村道建设上。同时,因地制宜,引入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形成了“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规模农业基础。 如今的芦洋乡,黄沙变绿地,处处蔬果香。柑桔、甘薯、花生、萝卜、西瓜等农作物一年四季“轮番上阵”,让芦洋乡成为了“平潭粮仓”,芦洋橙更是声名在外,成为平潭的一张耀眼名片。 造林治沙 搭起绿色保护网 “过去吃饭三块地瓜片加一勺清汤,现在顿顿白米饭配三菜一汤。”说到芦洋乡的变化,家住芦洋乡的黄土墩村的村民林永明十分感慨。 “早前,芦洋乡风沙大,导致作物产量小、品质低。”林永明说,芦洋乡土地多,人口少,平均一家都有十几亩土地。然而,长年的风沙让这里的农田几乎成了黄沙堆,当时,村民的温饱都是个问题。 对此,1958年,芦洋农场成立,全县各地为支援芦洋乡建设,举家落户,开启了群众性大造林运动;2011年,幸福洋垦区吹沙造地工程在芦洋乡南部启动,总面积达2.7万亩。几年下来,幸福洋吹沙地新建的防护林与芦洋埔、长江澳的防护林连成一体,总面积达5万多亩,为整个芦洋乡搭起了一道绿色的“保护网”。 “防护林建成之后,芦洋乡的农业优势得以发挥,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农产品在产量、质量和数量上有了质的提高。”芦洋乡副乡长陈若非说。 引进技术 走上现代农业路 每到夏末秋至之时,芦洋乡里“吃货”云集。刚成熟的脐橙、小西红柿等农作物总是供不应求。陈若非告诉记者,芦洋乡沙质土壤透气性好,吸热快,散热也快,有利于农作物的糖分积累。因此,这里种出的农作物往往清甜无比,像甘薯、花生、萝卜、西瓜等农产品,在市场上都备受推崇。 而改革开放以前,芦洋乡的土地里基本只有地瓜、花生等农作物。村民若想吃大米,则要与沿海的渔民交换,一斤半地瓜片换一斤大米。转变从1987年开始,芦洋乡开始引进农业技术。 1987年,芦洋农场与福州市红星农场合作,引进经济作物柑桔,凭着优质的土壤资源,没多久芦洋农场就成为平潭县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2000年,“美国脐橙52”被引入,由于产量高味道好,播种面积由最初的50亩扩大到1200余亩。随后,芦洋乡又相继引进了台湾木瓜、马铃薯、麒麟黑美人西瓜、汉白玉萝卜、树葡萄、紫甘薯等多种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后好评如潮。 不仅如此,芦洋乡还引进了山东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模式,并不断拓展农业生产产业链,让芦洋乡的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之路。 “我们致力于让芦洋乡的农业发展向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方向转变。”陈若非说,2008年5月,芦洋乡成功注册了平潭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将土地承包给农业大户,从小户种植转为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模式,村民通过土地租让获得了更多的收益。 “目前,芦洋乡内拥有多家农业规模化企业,下一步将继续引入智能温室大棚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陈若非说。 创新举措 壮大集体经济 记者到林永明家中时,他家正在装修。据了解,10年内,这是他第9次修缮自己的房子了。“过去大家都穷,温饱都难以解决,现在不仅吃得饱了,大伙大都修建了新房。”林永明说。 “原来,芦洋乡只有一条村道,其余全是泥泞的黄土路。现在,每个村基本都铺上了水泥路并配上了路灯。”陈若非说。 当前,芦洋乡正不断创新举措,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5月,大渊村在全区范围内首次利用村集体留用地补偿款1000余万元购买岚城安置小区5间商业店面,以出租的方式获取稳定收益,为失地农民提供长远保障,走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另外,芦洋乡还利用台湾嘉义县村里长来岚参访的契机,与嘉义县达成合作意向,以“结对子”的方式充分吸取台湾乡村在农业生产、志愿者队伍管理、人居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丁云) |
相关阅读:
- [ 12-12]为什么平潭北港的石头会唱歌?答案在这里
- [ 12-12]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20一23日在平潭举行
- [ 12-12]平潭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挖地三尺”清理陈年海漂垃圾
- [ 12-12]最高罚200!平潭严查电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 [ 12-12]平潭召开“大干120天 廉政节资好”工作座谈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