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21 日至23 日,平潭将举办第九届共同家园论坛,而“两岸村里长交流”活动,正是该论坛连续举办了5 届的配套活动之一。两岸一家亲,动力在基层。近年来,平潭深耕基层治理融合,着力促成岚台基层交流,透过每年一届的“两岸村里长交流”活动,从“经验交流”、“人员互访”到“社区结对”“资源共享”,逐步走出一条两岸基层交流新路子。如今,越来越多台胞活跃在平潭的基层社区治理中,也让富有“台味”的“城市文明新风”吹进岚岛。 台胞出力 社区有了大变化 在上楼村,来自台湾的社区工作者向志愿者传授社区管理经验 “凝聚台心共谋共策,让老旧巷弄换新衣。”东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林岚丽的这句话,正是东门社区探索两岸“融合型”社区的真实写照。 走在东门社区中心地段,移步皆是景。废旧轮胎种上花草变身“五彩花箱”;变电箱外壳手绘美化披上“新外衣”;更有社区的手绘辖区卡通地图、“东门望岚台”街道景墙等,都让社区充满文艺气息。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2017年东门社区引进台湾社区营造师参与社区治理。 将文创艺术引入社区氛围营造,为独居老人安装烟感式报警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年来,台湾社区营造师发挥“台式倾听”的作用,不断传授着社区治理经验。2018年,在背街小巷改造中,东门社区还引入台湾生态工艺,改造了一条“会呼吸的路”,这条路有效解决台风季积水问题,实现了岚台技术方面的融合。 “这些年,台湾同胞积极出力,让咱们的社区有了大变化,不仅社区面子里子大变样,邻里关系更是越发密切,两岸之花在此绽放。”林岚丽说。 共建共享 让家园更加美好 要做好社区治理,光有环境的变化远远不够。第四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大会上,台湾原乡文化暨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苏进强指出,社区营造中,“人”是核心。社区住户的和谐互动、守望相助,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分享,更是社区营造的核心价值。 如何凝聚村民共识,让社区更有向心力?上楼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参与村庄的卫生打扫,让社区环境更加美丽;定期与长者共餐,让老人度过温馨的时光;发挥守望相助精神,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在台湾社区营造师的指导下,上楼村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共享,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在台湾社区营造师看来,志愿者是社区最大的资源,让志愿者在服务中付出、学习,凝聚共识。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在付出后得到自信与成长,能够激发志愿者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动性。 “用爱传递爱,大家庭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在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丁美娇心中,自己作为上楼村大家庭的一分子,每一次的志愿付出,都是自己内心富足的一个过程。 由表及里 为平潭注入活力 上楼村的台湾社区营造经验,正是源于两岸村里长交流活动。基层结对、资源互享,在平潭,越来越多的两岸村居因此结缘,上楼村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的点滴也形成了“上楼经验”向全区推广。 让老街有新容颜,台湾社区营造师“面壁”四个月为辕门社区造出“彩虹墙”,映出孩子们稚嫩的笑脸;村里开一所“大学”,人人都能去上课是什么样的体验?台湾社区营造师牵头在上井村成立社区大学,首期“岚台巾帼”妇女研习班传授有效沟通技巧,促进居民家庭邻里和睦;为平潭的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台湾社区营造师在钟门村划了20几亩的地,计划引进台湾高经济价值的彩珠葡萄。 街角美化、石厝改造、思想碰撞、互融新生……在澳前村、北港村、台康社区等一批两岸基层融合示范村(居),越来越多的台胞参与平潭基层社区治理。在由表及里为平潭注入越来越多活力的同时,也透过两岸同胞面对面交流,不断促进双方情感融合、心灵契合,不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记者 林彬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