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健康网”群众有“医”靠 ——平潭综合实验区“保健康、防重症”纪实 记者 张哲昊 程枝文 近段时间以来,平潭综合实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提前谋划、精准研判、夯实基层、统筹资源、高效运转,助力实现“乙类乙管”平稳转段,全区感染率、急诊率、重症率均控制在预测范围内,医疗、民生保障平稳有序,社会安定稳定。 资源扩容,解决“药”紧事 “症状减轻了不少,人也感觉轻松多了。”春节前夕,在苏平片区和平村中心卫生所氧疗区,村民林智喜接受吸氧治疗后,忍不住感叹道。 在平潭,包括和平村中心卫生所在内,已有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氧疗服务或氧气灌装服务,有效解决群众胸闷、气短、血氧低等问题,“氧护”群众生命健康。 “我们还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以上,及时为就诊和住院患者开展血氧饱和度监测,切实落实重症‘早发现、早治疗’。”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远星介绍说。 在平潭,像这样的场景正不断上演。 这个冬天,实验区以保障群众生命健康为抓手,按照线上问诊、就近就诊、分流接诊等形式健全分级诊疗体系,统筹做好药品保供、医疗资源保障等重点工作,满足居民用药问诊需求,切实做到“有药可买、有病能看”。 “这是送您的‘健康包’,请收好!”自1月6日起,实验区就启动“健康包”免费发放工作,包内备有抗原检测试剂、药品等防疫物资,还将65岁以上人群按“红、黄、绿”标识分批次进行发放,确保“健康包”全面、及时发放到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发放52589份“健康包”。 “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畅游平潭’微信小程序上线新冠药品共享小程序,搭建药品互助共享平台,进一步织密织牢群众健康防护网。”王远星表示。 服务前移,就医“零距离” “大爷,您今天身体恢复得如何?”“头还疼吗?”“记得多喝水、多休息,有啥事马上给我打电话”……近日,午饭饭点刚过,北厝卫生院家庭医生魏倩倩拨通了辖区高龄老人林大爷的电话,电话这头,魏倩倩仔细询问林大爷的身体状况,并对着他连声叮嘱,语气十分关切。 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家庭医生成为群众身边的24小时健康守护者。 这段时间,实验区积极拓展群众就医途径,在全省率先成立98支家庭签约医生先锋队,按照“签约对象主动问询,电话咨询热情释疑,发热病人预约上门,阳性病人摸清底数,症状严重送药上门”的要求,为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台账,提供慢病管理、日常用药、疾病预防、疫苗接种、健康指导等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健康福祉。 “我们积极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重点人群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诊疗服务。比如,在巡诊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立刻进行医疗指导,并详细记录在案,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王远星说。 着眼于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平潭以村(社区)为单位,打造了219支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包保团队,进一步落实落细健康宣教、重点人群联系和动态服务、患者协助转运等各项工作,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此外,还切实强化“一老一小一残”等重点机构服务管理,医务人员定期上门开展健康监测、指导等服务,确保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全覆盖。 全力救治,传递“馨”温度 去年底的一天,在苏平片区屿头岛,一场紧急转运牵动人心。 因感染新冠病毒,82岁的林奴宋妹出现了全身乏力酸痛等症状,且迟迟未见好转。在当地卫生院就诊时,值班医生发现她的各项健康指标均低于标准值,情况十分危急。 屿头岛是一座离岛,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转诊,势在必行。 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卫生院相关负责人立刻联系上级医院安排转诊。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与帮助下,林奴宋妹坐上了转运的船舶,一路“绿灯”到达主岛,最终顺利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就医。由于送医及时,老人病情稳定,目前已顺利出院。 “聚焦离岛群众就医服务保障,我们不断完善优化应急方案,一旦发现重症病人,按就近原则优先安排主岛医院接诊,并安排船舶、车辆及时转运、接送,畅通‘医疗帮扶+双向转诊’通道。”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公卫处工作人员陈建景说。 春运期间,返乡人员增多。在共克时艰的紧要关头,如何做好基层医疗服务保障? 紧紧围绕农村“保健康、防重症”,平潭积极发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不断优化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人群的日常健康服务,落实落细首诊负责制,对有重症风险的及时转诊上级医院,并做好上级医院下转患者的收治工作。 有效防重症,加强疫苗接种是关键。为此,平潭还优化新冠疫苗接种模式,采取“固定接种+流动接种”并行的方式,组织流动接种队进村居、上小岛,开展送“苗”下乡便民接种活动,打通疫苗服务“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