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张哲昊)“2023年,我们在平潭不见不散!”4月13日,在以“星辰大海 舒心平潭”为主题的2023年百度“繁星大会”城市创作者大会上,演员欧豪和风筝冲浪运动员陈静乐受聘成为平潭旅游形象代言人,并通过视频向全球宾朋发出邀约,共赴平潭开启一场美妙的海岛之旅。 126个岛屿、702个岩礁星罗棋布,海岛是平潭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平潭综合实验区紧紧围绕“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主题主线,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挖在地海岛文化富矿,高起点、高站位培育特色旅游线路、标志性景区和精品项目,聚力打造星辰大海浪漫岛、音乐艺术欢乐岛、品牌赛事活力岛、旅游体验舒心岛,赋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 数据显示,平潭去年接待游客7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4亿元,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厚植文化根脉 近日,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海丝遗珍展厅内人头攒动,50名旅游创作者正组团在此观光采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平潭,真是不虚此行。”来自江西的旅游博主熊婕霓对着展出文物频频按下快门,记录自己的旅行时刻。 该基地位于苏平片区上攀村,依托壳丘头文化遗址聚落群而建,主要包括科研区、展示区、龟山遗址保护区和生活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常态化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公众考古、文物进校园活动,助力平潭打造“考古+旅游”融合新品牌,如今已成为当地对外交流的文化窗口。 以考古视角打开文旅融合新路径,是平潭加快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 平潭四面环海,地处海坛海峡和台湾海峡之间,自古以来便是海上贸易要埠。在这里,千年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为后人留下了石头厝、藤牌操、贝雕等宝贵财富。 近年来,实验区深入挖掘南岛语族、海丝等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遗址博物馆、壳丘头遗址公园等场馆,并打造北部生态廊道等环岛旅游公路,将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动考古、研学、教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 着眼于让非遗焕发新生机,当地还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行动方案,围绕文化补短、提质发展、文旅融合三个层面,着重挖掘与培育“海防文化”“渔耕文化”等本土和两岸文旅资源,持续讲好更有深度的“文旅故事”。 以闽台仿古建筑群为载体的海坛古城占地面积约1047亩,融合了海洋、海丝、海防等文化元素,致力于打造集观光休闲、滨海度假、互动体验、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综合体。今年一季度,该景点共接待游客78.7万人次。 不只是悠悠古城,平潭正着力整合全区文旅资源,围绕南岛语族、海洋文化等元素,精细打磨海洋文化寻福之旅等“一日游”“2.5日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一路饱览海岛风景的同时,还能全面了解南岛语族文化。 此外,平潭还紧跟“福”文化热潮,打造“福往福来·海上游”项目,开通全省首条跨城跨岛海上旅游“平潭—莆田湄洲岛”线路,让“双岛游”成为“福”文化旅游的“宝藏路线”。 培育多元业态 全域旅游时代,如何打造创意文旅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让“诗”与“远方”双向奔赴? 放眼岚岛,以海洋、海岛等文化元素为基底,一个个文旅新亮点正不断涌现: 清晨,迎着海风,在坛南湾海岛来信音乐广场漫步,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小憩片刻;午后,与三五好友相约君山脚下的“马腿意宿村”精品民宿群,体验原汁原味的“渔家乐”;华灯初上,趁着夜色自驾前往君山片区模镜村等海域,追寻“蓝眼泪”的踪迹…… 一手抓流量、一手提质量,近年来,平潭大力实施精准招商,策划、引进海峡梦之城、环岛音乐艺术廊道等重点文旅项目,积极植入音乐、赛事、影视等特色元素,为游客营造“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演艺”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实现多业态聚集式发展。仅去年,全区涉旅重点项目64个,完成固投35.7亿元。 在平潭,文旅融合之势水涨船高。“聚焦音乐演艺、山海徒步、风筝冲浪等特色文旅业态产品,我们还持续打响梦幻‘蓝眼泪’、千年壳丘头等文旅品牌,精心打造海岛生活节等文化味浓厚的品牌活动,还推出7条微度假主题线路产品,累计网络曝光超3亿次。”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特色鲜明的旅游IP,助推平潭文旅迈向全业态、全要素聚集的新格局,带动了旅游业升温回暖。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实验区接待游客2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8%、113.5%。 立足于“山”、深耕于“海”,当地还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提升工程为抓手,打造极具海岛文化气韵的“平潭有礼”文创品牌,先后开发了以石头厝、“蓝眼泪”等三大系列为主IP的15类共287款文创产品,还衍生出了恋恋岚岛等系列主题产品,让文化“兴起来”、文物“活起来”、文创“热起来”。 下一步,平潭将继续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策划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拳头产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探索民宿集群连片开发,奋力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