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政务要闻 > 正文
平潭:留住文化记忆 推动乡村振兴
2023-11-02 10:12:23  来源:平潭时报  责任编辑:季亚军  

俯瞰东美村

秋日岚岛,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海面,年代久远的码头,与古色古香的石头厝交相辉映,如画一般浪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一直以来,平潭高度重视保护乡村文化,着力在保护传承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上形成特色,让群众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历史的发展,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文化赋能 激发乡村活力

昨日10时,在君山片区东美村南澳口,数艘载着渔获的渔船正在慢慢靠岸,岸上是耐心等待的群众。“东海讨鱼吆,浪涛涛。我会盘诗吆,你还未学。今日我一首,拂过去。敢你眼泪吆,洒洒落。”一首古老的渔歌唱出了东美村的渔业特征。

东美村原为东尾村,拥有6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以前,村里的渔民主要靠摇橹起帆的小船,到长乐等地捕鱼,高峰时期,村里100千瓦以上的渔船约50艘,曾是平潭最早的渔市古街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渔家商埠和海防要塞。原东海小学校长高桂芬回忆道,当时的东美村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商。

不仅如此,东美村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鸡公山,还有雷劈礁、王爷山、雷公石等。特别是村里有一个直径近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这便是“仙人井”。据当地年长的渔民介绍,每逢初一、十五涨大潮,水石相击,涛声轰鸣,就像“龙宫奏乐”,很是壮观。此外,东美村还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红色历史悠久,抗战时期,村里涌现了一批游击战士,留下英勇的战斗足迹。

近年来,东美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底蕴深厚的红色和渔村文化,将资源转化为优势,重点建设新鲜渔湾、乐活渔港、石厝人家三大类项目,打造“渔业+景区+村庄”的旅游线路,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转型就业的问题,而且推动了东美村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优化,走出一条渔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回望历史,才能更好着眼未来。东美村党支部书记高桂情告诉记者,村里目前计划筹建村史馆,展示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的重要事迹等。“我们要让后代都知道,门口的这片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收获的幸福,还孕育着新希望。”高桂情说,也希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留住乡愁 丰富旅游业态

时钟拨回上世纪50年代,那时的轮渡是平潭当地居民交换货物、进出往来的“生命航线”,而金井片区娘宫码头作为曾经连接岛内外的交通要道,承载着平潭几代人的深厚记忆。如今,漫步娘宫码头,岸边不见过去的忙碌和喧嚣,只剩几艘靠泊的铁皮船,诉说着往日的繁华。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平潭人民完全依靠轮渡的历史。回想过去每到节假日,排队登船的队伍蜿蜒数公里,岸边有卖海蛎饼的,有卖光饼的,还有美食蛏滑粉汤、本地鱼丸汤等,叫卖声此起彼伏,对于外出的游子来说,这里的每一碗滋味都凝聚了家乡深厚的情感。”娘宫村乡贤翁祖斌说,往日的场景如电影画面般经常在他的脑海里涌现,“对我而言娘宫村就是我的乡愁。”

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文化记忆是娘宫村每一位村民的心愿。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在外工作40年的翁祖斌回到家乡,也想重新拾起娘宫村曾经的辉煌。

今年9月,翁祖斌与娘宫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同投资成立福建瑞佰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金井·月畔栖霞文旅项目。

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共盘活娘宫村9栋闲置石头厝,计划打造高端海景客房100间,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项目涉及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休闲度假等方面。项目二期则以娘宫轮渡为主题,将深入挖掘娘宫记忆、娘宫文化,打造成集文化、旅游、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留住乡愁,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文化记忆的延续和发展。如今,娘宫村正以开放的姿态,打造平潭文旅新名片。“目前娘宫村共落地4个项目,其中之一是在娘宫码头计划打造集文化、旅游、餐饮等一体的特色海上休闲平台,预计明年10月投入使用。”娘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建鸿说,娘宫村将依托娘宫码头,在保护、传承娘宫文化记忆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高质量发展。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