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平潭频道 > 福建日报看平潭 > 正文
这是一场关于海洋文明的溯源
2024-02-07 15:47: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季亚军  

——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

东南网2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雅莹)

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研究经历了哪些过程,对我们探寻世界史前海洋文明的起源和传播有什么意义呢?记者专访了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

“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壳丘头遗址被考古人员发现,但当时并未开展发掘,直到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部开展首次正式考古发掘,才真正揭开了这座史前遗址的神秘面纱,也正是这次发掘,让福建考古人逐渐深入到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考古学研究中。”傅柒生说,“在首次发掘中,考古人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当时根据其他同类型遗存推测壳丘头遗址年代为距今6500~5500年。1992年,西营遗址被发现。”

2004年,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壳丘头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并开展多学科研究。2018、2019年,又开展了东花丘、龟山遗址的发掘。2020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在“考古中国·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研究”课题框架下,又陆续对祠堂后山、壳丘头、龟山、西营、东花丘遗址开展发掘,并将上述遗址合并命名为壳丘头遗址群。

这是一场面向史前历史的追问,也是一场关于海洋文明的溯源。随着一个个考古新发现的公布,壳丘头遗址群逐渐闪耀光芒。

“此次壳丘头遗址群被评为‘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是2021年‘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课题被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又一里程碑,其公布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从植物考古学、基因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考古学文化等多个层面,有力推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为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生计模式、迁徙规律提供坚实的考古学支撑。”傅柒生表示,“这些考古进展,使我们可以尝试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东南模式,窥探内陆文明向海洋迁徙的特征规律,了解海洋文明的起源、发展、扩散历程。”

更多>>平潭要闻
更多>>国际旅游岛
更多>>福建日报看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