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络辟谣举报平台 > 权威辟谣 |
网络上近日流传一则消息称:宝鸡市中心医院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五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29岁,最小的1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经宝鸡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核实,此消息是曾经一度流传的旧谣言。
真相起步的时候,谣言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不久前,“塑料紫菜”视频把紫菜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称这些紫菜是塑料制作而成。该视频在社交平台、网络广为流传,引起广大网友转发、热议,许多人表示“最近不敢吃紫菜了”。经食药监督部门调查证实“塑料紫菜”不属实。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传播手段日益升级、传播效应远胜往昔的情况下,谣言的传播力难以估量。“塑料紫菜”热传后,又现“塑料粉丝”、“塑料大米”,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塑料神话”耸人听闻、影响恶劣,令人真假难辨。吃大盘鸡和泡椒凤爪会感染禽流感、螃蟹注胶注水、无籽葡萄用避孕药培育、酸奶对身体健康毫无益处等网络谣言多数人都见过听过,甚至转发过。是谁给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温床”?这些网络谣言虽暂时平息,但并不能保证不会死灰复燃。
为了骗点击率,从各种“食品神话”到“病毒传播”网络谣言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在不断被制造,夸张、杜撰的内容披上“打假”的外衣,加之“速看”“快为家人转发”甚至是“不转发不爱国”等字眼刺激着广大网民的神经,网友被转发、被传谣,一传十、十传百,说得有鼻子有眼,听得人心惶惶,很难溯源和追责。
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庞大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网民素质差异化较大,网络谣言潜在的传播范围和破坏力纷繁复杂,不传谣、不信谣、打击谣言传播既要止于智者,又要止于“治”者。
网络谣言肆意传播轻则哗众取宠后不了了之,重则危及生命、把一个行业“拉下水”,不加以遏制其后果不堪设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但仍出现“谣言满天飞”的现象,侵犯隐私、爆人猛料、抄袭侵权者,不但没有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还成了光彩照人的“网红”,被膜拜、被效仿,说到底还是“法律不到位,制约不及时”。
谣言无疆界,法律有准绳。根据我国刑法,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将要承担刑事责任。尽管如此,网络谣言的违法代价依然很低。
跟谣言赛跑,本无须这么被动,可以更主动、更有所作为。政府辟谣的目的是杜绝谣言传播,不仅仅是证伪谣言,除了关注信息本身的真假性,更需要关注信息背后隐含的网民诉求和态度。食品安全、病毒传播、仇官仇富……广大群众面对网络谣言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被谣言包围时缺乏“安全感”。因此,只有大力改善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法制体系,才能全方位掐断谣言产生和蔓延的根源。(央广评论员:刘涛)
热点排行 |
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