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奇闻异事 > 正文

南安千年古阵“蛇脱壳” 明代抗倭中曾立下大功

qz.fjsen.com 2013-02-18 08:48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光大:改良抗倭 威名远扬

定居桃源村的傅氏一族以武训传家,代代演武不息,历史上共出了80多位武将,除了开宗鼻祖傅实外,最有名的当属明代抗倭名将傅应嘉。

明朝时,桃源村的练武之风达到鼎盛,一个小村庄就开了3家武馆。由于倭寇猖獗扰害沿海诸县,桃源村人“十室有八盾”,民风十分彪悍。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傅姓裔孙傅应嘉得中武举人,授“把总”武职,并受命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屡立战功,令倭寇闻风丧胆,因此这三人又有“俞龙戚虎傅蛟龙”之誉。

“傅应嘉在与俞大猷共同作战时,曾详细观摩了俞大猷创立的‘独轮车阵’,发现如果将其精华与家乡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蛇脱壳阵’相结合,将会形成更有威力的战阵。”最终,在傅应嘉的改良下,历经与倭寇千百次的战斗磨合,“蛇脱壳阵”最终定型,并在抗倭战争中大放光彩,流传至今。

传承:代代相传 薪火不熄

“蛇脱壳阵”的阵法环环相扣,阵法严谨,攻防有度,是中国传承至今的一种极为独特的阵法。历史上桃源村的武术、阵法一直只在家族和宗族内部传承。即使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武馆被禁,也阻挡不了村民练武的热情。关上门,在家族长辈的指导下,“蛇脱壳阵”就这么默默传承了下来,并于2009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傅子嘉介绍,桃源村的拳师传承都是言传身教的,没有什么拳谱、阵图等文字记载,也不像其他地方传承的拳法,都起一些好听的名字,后人有时会望名生意,胡乱添加自己的理解,把拳法改得失去了其本意。桃源村的武术,出拳就是出拳,踢腿就是踢腿,没有什么花架子。

“我收的徒弟,年纪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只有5岁,有人说现在不打仗了,也没有土匪了,还练什么武呢?其实我们大家练阵法为的就是把祖宗的东西传下去,看到那些小孩子刚练习的时候扛个‘家私’脸都憋红了,我心里既高兴又心疼。”傅子嘉说,高兴的是不必担心桃源武术及“蛇脱壳阵”的传承后继无人;心疼的则是看到孩子们小小年龄就要操“家私”练武。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