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三农 > 正文

土里刨出金娃娃 淮山成安溪山格村致富新利器

qz.fjsen.com 2012-07-08 10:05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说起安溪农业,人们首先会想到铁观音。而如今,“山上种茶,田间种淮山”渐成安溪一景。其中,安溪长坑乡山格村以合作社模式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转 型:

从鞭炮村到“淮山村”

正是淮山冒芽攒绿的季节,走进山格村,浓绿的淮山田连绵成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格是远近闻名的鞭炮村。但鞭炮生产在带来可观效益的同时,也埋下环保危机和安全隐患。进入新世纪,村里开始取缔鞭炮作坊。另辟致富途径,成为顺利转型的关键。

山格淮山合作社负责人、时任村主任的陈主义,把目光投向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的淮山。淮山又名山药,是药食兼用的滋补品。由于独特的气候、富含微量元素的砂质土壤和山泉水,山格出产的淮山根块粗直,肉质肥厚,脆而不硬,酥而不软。但当时全村只有100多亩淮山田,都是“小打小闹”。

从2003年起,山格先后成立了淮山加工厂、专业合作社、产业促进会和技术研究会。“合作社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农民凭借社员证和三户联保,还能贷到1万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

短短10年间,淮山价格从每斤1元多涨到10元。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多亩,其中无公害认证基地1200多亩,年产量6000多吨,产值70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几个村村民致富。

科 技:

“横着长”让产值翻番

传统种植的淮山都是竖着长的,收获时要往地下深挖1.5米,更要小心翼翼,生怕把淮山弄断,每个工人1天只能挖60多棵。2009年,山格人摸索出了PVC种植法,把淮山苗放在1米多长的PVC管道的一端,然后埋在距离地面约30厘米的泥土里,让淮山“横着长”。

“这样种出的淮山品相好,又直又有光泽;收获时只要扒开浅层泥土,取出管中的淮山,每个工人每天可以收获几百棵,PVC管寿命长达8年,可以反复使用;每亩地种植量从3000多株到4000多株,产值也增长到20000多元,翻了一番。”

以往,淮山必须与水稻隔年轮作,以保持肥力。今年,山格从台湾引进“植物快速繁殖法”,建立生物有机肥厂,改良土壤。这种方法试验成功后,淮山便可以年年种植,运用到茶园中,还能促进低产茶园的改造。

从传统种植走向科学种植,从田间地头走进现代工厂,还要从深山走进消费者的视线。合作社请来农业专家,研发出淮山真空包装技术,还开发出淮山月饼、淮山线面、淮山酥、淮山营养露等一系列产品,利用安溪在外的茶店、特产店等网络开展销售,还办起了淮山节。

品 牌:

申请国家地理标志

“目前,我们正积极引导‘山格淮山’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受理。”安溪县工商局长白志荣说,在一些海拔、气候、土质等不适合种茶的地区,种出来的茶品质并不好,茶农利润微薄,退茶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淮山,清明种,年末收,平时打理较轻松,刚好和春茶秋茶集中采制的时间错开,有利于劳动力的有效使用。此外,也有利于安溪调整农业结构,打出更多的产业王牌,规避单一产业比重过大带来的市场风险。

据长坑乡乡长陈振仕介绍,4月,安溪县出台了加快淮山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对淮山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村及合作社分别给予奖励。今年计划在长坑、蓝田、祥华、尚卿等8个乡镇建立淮山示范基地1万亩。

□本报记者 郑意凡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