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家长也需要多学习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东南网5月31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陈海勇 实习生 蔡红亮)连日来,“青春期亲子沟通”策划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心声,也了解了家长们的“苦心”,那如何才能修筑更牢固的亲子沟通桥梁,让青春期亲子沟通更顺畅呢?针对调查问卷,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心理健康专家,请他们为家长支招,寻找打开青春期亲子沟通的那把“钥匙”。 “先听孩子说完,别急着打断” 本次问卷调查学生卷和家长卷中都有这样一道题目———“选择你最期望的沟通方式”。结果,家长和孩子的答案一致,都是 “面对面谈心”。对此,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晋江平山中学心理健康专职老师陈红礼认为,双方的一致选择,也正暗示了“面对面谈心”在现实中没做到,因此成了一种“期望”。 陈红礼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压力不自觉地转移到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又比较叛逆,特别是初中生。如果父母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顾及他们的想法、感受,父母说的话做的事,孩子很容易不接受。 “先听孩子说完,别急着打断。” 陈红礼建议,和孩子谈话,要少用命令、威胁式的口吻,比如“你应该”、“你最好……否则……”、“你再不……我就……”等;批评孩子也要讲究方法,可以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提建议,这样更容易被接受。 “要允许孩子表达不一样的观点,否定成人的看法,正是他们自我成长的开始。”泉州职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秘书何成勇提醒,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注重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叛逆不是罪,但会诱导人犯罪,帮助孩子“破茧而出”,家长也需要学习,毕竟没有人是天生合格的父母亲。 “共同语言是可以培养的” 采访中,有的家长觉得自己读书不多,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交流不来。但不少老师觉得,这是一种借口,是逃避。青阳街道高霞小学是一所外来生居多的学校,在近日召开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上,郭加殷校长就要求家长们要多学习家教知识,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郭校长觉得,共同语言是可以培养的。他建议这样做:家长每天要拨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阅读,或者看电视(选择适合孩子看的,如动画片、新闻、动物世界等),一起讨论、评价;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说说学校的、同学间的事,让孩子说喜欢的事、让孩子发泄心中的不满,家长再正面引导;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肯定,勉励其再接再厉。 “有了共同语言,孩子的防御、抵触心理下降,沟通就会更顺畅。” 陈红礼说,有的孩子也会觉得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这种情况下除了和父母聊学习成绩外,也可以主动关心父母的工作情况等。 “写信也是一种不错的沟通方式”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青阳中和中心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张敏佳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学生W的爸爸经常出去打牌喝酒,不按时上班,妈妈整天忙于寻找爸爸,一旦找到就冲上去打架,回家之后也经常乱摔东西。学生W很害怕,可是又无力阻止父母的行为,每天上课都心事重重,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老师提出到学生W家进行家访的意愿,但马上遭到了拒绝。张老师给了学生W一个建议,希望她能写一封信给父母,告诉父母自己现在的感受和心情。一周后, 学生W告诉张老师,这封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父母明显改变了之前的一些行为,而且向学生W道了歉。 “学生W虽然没有直接面对面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但是写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尤其适用于我们传统的中国家庭。有很多平时口头上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书信表达。” 张敏佳说,相信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开心,那么请家长们不要再以工作忙、没时间等为借口,来拒绝和逃避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 “欠账要补,多尝试互动性活动” 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但一些家长却没能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甚至形成“敌对”,矛盾该怎么化解?“其实,良好的亲子沟通应该从小培养,没有好的基础问题就容易在青春期凸显、爆发。”何成勇说,如果有“欠账”,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解决,但要注意一点“爱可以化解一切冲突,但需要正确表达”。何成勇建议,家长可以多尝试互动性活动,如一起爬山,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交流。如果家长自己无法化解,还可以向心理咨询师需求专业帮助。总之,一种方法无效,就换用其他方法试试。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想让孩子改变从而适应自己。 “有条件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可以做角色互换体验。中国的家长习惯为自己的孩子安排,考虑怎么教育,实际上家长要先做好自己,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做好,自己得先做好,给孩子表率和模仿。”陈红礼说。 |
- 2013-05-27青春期亲子沟通 68%的家长希望得到帮助指点
- 2013-01-1712岁男孩吵架偷零用钱买游戏卡 妈妈很头疼
- 2012-10-11家庭教育巡讲团来泉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怎么办?
- 2012-09-03家校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访泉州教育局局长
- 2012-03-10你为何离家出走? 专家提醒家长要理解孩子心思
- 2012-01-13能"吓唬"孩子吗? 常说"反话"影响是非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