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季兼收栽培模式 农民增产增收农田增肥
一年两季兼收栽培模式,农民增收农田增肥——
香菇菌 秋收后“借地生子”
水 稻 夏种中“借肥丰产”
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开……近日,在德化上涌镇刘坑村,记者看到,百余亩的香菇种植场颇为壮观。该村将水稻与香菇轮种,既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增收,同时改善了农田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土壤结构改善
提高利用效率
德化县康绿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上涌镇刘坑村,通过覆土水香菇种植法,共种植香菇等菌类120亩。“我们采用覆土水香菇种植为主,水稻种植为辅,一年两季兼收的栽培模式。”在田头,该合作社负责人赖有伙告诉记者。每年的4月到8月田里就种上水稻,其间刚好可以培育菇菌,等水稻收割完后,就改种香菇。稻田里水稻、香菇两种作物轮流“坐庄”,香菇菌在秋收后“借地生子”,水稻在夏种中“借肥丰产”,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以前农田收割完水稻,就放那里抛荒,造成资源浪费。通过轮种香菇,可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产出。”赖有伙表示。
用以培养香菇的菌棒还是改善农田土壤结构的好肥料。“菌棒包括木屑、麦皮等有机物质。香菇采摘完,菌棒全部撒到田里,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赖有伙介绍。播撒菌棒后的农田基本不需要使用化肥,只要一点点钾肥即可保证充足的肥力,这样每亩农田每年可省下200多元的肥料钱。同时,由于使用有机物增肥,可提高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提供就业岗位
增加村民收入
据了解,刘坑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于2013年2月成立了德化县康绿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委会及农户共50份股份组成。“合作社可年产750吨的鲜品菇,精加工后年产值可达700余万元,既可增加入股村民的收入,也可增加村财收入。”赖有伙说,明年合作社还将增加100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同时引进平菇、凤尾菇等更多菌种,提高经济效益。
从合作社上获益的不仅仅是入股的农户。香菇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常工作需要不少的劳动力。“平常的时候需要60多位工人,到了香菇采摘的时候则要100多人。”赖有伙说,这些工人全部都是从当地请过来的,每天每人最高可获得180元左右的收入。
□本报记者 彭斌 通讯员 陈志明
- 2013-10-21神奇的高新农业综合体 利用先进技术试验培育植物
- 2013-10-19泉州全市民族乡村形成 “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 2013-10-18全村入股共享红利 “抛荒村”化身“鳗鱼村”
- 2013-10-17新品试种追求全球领先
- 2013-10-15淀粉地瓜酒等深加工产品利润有限 鲜加工可卖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