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钟待修 承载三代记忆寻技术高超修理师傅
晋江一百年老钟待修 承载三代记忆寻技术高超修理师傅
这个百年老钟称得上传家宝了
本报讯 (记者 陈灵 许雅玲 文/图)“斗转星移已百年,我静静地守候在这里。”在晋江永和镇菌边村的陈金板家里,一座拱门摆锤挂钟陪伴了三代人。先是作为他外婆的嫁妆,后传给他母亲,这座钟一直被全家人所珍爱着,却在陈先生七八岁时不小心损坏了。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百年老钟能否规律地响起厚重的钟声?
昨日下午,记者在陈先生家里见到了这座老钟。时钟大概45厘米高,24厘米宽,框架由木头制作,在日光下散发出深棕色的光泽,不过底座已脱落。钟框上雕着一对铜制的“双龙戏珠”,由于年代久远,“龙身”发绿。钟面的时间刻度为罗马数字,指针虽为铜制,也已生锈。钟框一侧还有锁扣可以上锁,“可能是防止小孩揭开盖子把钟弄坏。”
揭开钟面,内部铜制零件精致完整,至少有7个齿轮,金光闪闪。其左右两边各有一圈发条,右侧发条一圈圈紧紧箍住齿轮,左侧发条断裂,松散开来。“铛……”陈先生拨动一根报时的杆,厚重的钟声随之满屋回响。
“钟是外婆的嫁妆,当时还是20世纪初,产地不清楚。”陈先生记得,小时候老钟上一次发条就可以走20天,比后来盛行的上海“三五牌”时钟走得还要久。每次整点报时,摆锤会发出与钟点数一致的响声,这不仅没打扰到一家人的睡眠,反而带来了便利——“躺在床上,听着响声就知道是几点了,都不用坐起来看时间。”
后来,陈先生的父亲不小心把发条转断了,钟表匠修了好几天都没修好,只说“发条太好,修不来”。如今,老钟的“滴答滴答”声仍被一家人想念着,“不知道哪里能修好这座百年老钟。”
相关新闻
- 2013-11-03古币纸币票证 近半生醉心收藏与货币的不解之缘
- 2013-10-30泉州收藏“发烧友”拍得德化瓷艺大师何朝宗作品
- 2013-10-25收藏者“淘”出78年前《泉州日报》 有新闻还有广告
- 2013-10-21晋江一鞋迷收藏近千双鞋子 想开家鞋博物馆
- 2013-10-20晋江一老伯家有本朝鲜古医书 《东医宝鉴》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