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的沧桑古巷
先了解西街文化 再将其变得易懂
引入创意者 保护修缮开发古街
骆中钊说,旧街改造,路不用拓宽,建筑要限高,引入什么样的业态,如何在保护中开发,显得尤为关键,他举西街古厝为例。
“西街的古厝,首先要有人住进去,不能光是有游客路过。古厝住进了人,才是真正的成功。”针对有些居民所说的古厝居住环境问题,骆中钊说,古厝最早建造时,居住是舒适的,只是随着一代代人口的增多,古厝变得越来越拥挤,而基础设施也变得不好。
“对于有产权的古厝,如果业主无法修缮维护,可以出租或者出售,由有想法的人进行创意整治,古厝承载着闽南文化,这样也能让文化传承下来。”
骆中钊说,国内很多地方,近年来开始采取引入民间资本的形式保护开发古街区,比如徽州古民居,已在尝试引入民间资本,由有实力的人进行开发、修缮,同时引导其控制人口密度,加强环境绿化与美化。
“古街区保护开发,不但要有商家经营,更要有人住进去,才能真正活起来。”骆中钊举例,可以将古厝改成民宿、客栈,游客不光是参观古厝,更能住进去感受文化,体验当年的民俗。
养育一方的古井
★建言献策
把西街保护复兴
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泉州作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保护利用复兴工作一直以来都被广为关注,但因牵涉到产权,资金等方面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针对古城复兴问题,民盟泉州市委员会建议,以古城区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的各指挥部结余资产和财政预借的启动资金为基础,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投入,接受社会捐款等多渠道筹措保护和更新资金。通过定期推出一定数量整修后的房屋上市拍卖,出售或出租来维持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工作的资金需求。
采取在城市新区异地安置或货币补偿的办法,减少古城安置房建设用地;对于纳入保护复兴片区或居住在保护建筑内的居民,可借鉴金门传统民居保护措施和扬州、苏州文化名城保护、改造的做法,采用奖励、补贴、出借、合作、参与投资经营等形式,调动业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采取产权置换形式,原房屋由政府收购或租用,分期分批修复利用这些保护建筑等。
把西街打造成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会客厅”。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城市文脉跨越千年,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在海内外凸显。建议将西街的保护复兴项目打造成泉州的文化家园、精神家园,打造成闽南文化的展示窗口,古城活化的示范项目。
集聚大量古街巷、名人宅第和名胜古迹的西街片区改造,一直深受市民关注。一些专家学者、文化名流、旅游从业者,也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推介西街之美,展示古城之韵。
泉州学研究所所长、《闽南》杂志主编林少川说,西街保护与开发,应该能够代表“东亚文化之都”,他提出了“走东走西、看东看西、吃东吃西、买东买西”的未来西街四要素。
长期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潘立飞则也常常这么告诉游客:“泉州是一座活着的宋城;驻在华侨新村,行在中山路;一定要去转转泉州的小巷;泉州的海岸线是福建最长以及最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