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做好郑和文章助力文都 委员:建郑和公园、郑和大道

qz.fjsen.com 2014-01-09 09:1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郑和曾多次到九日山祈风,留下十分珍贵的祈风石刻。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被誉为“女郑和”,是研究郑和的专家型记者。2011年,她慕名来到泉州踏访郑和遗迹,却遭遇尴尬:很多人不知泉州有郑和堤、有郑和雕像。她感慨:泉州应该把郑和文化有效整合,这是泉州海洋文化的重要财富。

在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郭培明、郭廷真、郭灿明提交提案:郑和是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名人,与泉州历史渊源深厚,建议建设郑和公园、郑和大道等,助力泉州作为港口旅游名城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

□早报记者 黄艺芬 林加华

郑和是泉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三位市政协委员认为,泉州超越苏州、西安、桂林等著名文化名城,当选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融合中原文化、闽越文化与海洋文化而成,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是主要的得分点,其中,“东方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其他城市难以企及的强项。

郑和,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也让泉州分享了一份永久的荣耀。郑和船队曾五次经泉州南下,到达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泉州阿拉伯裔名人蒲寿庚的后人蒲日和等人,曾随船出海。郑和舟师熟悉航海气象,遵循信风规律,出洋前往往要候风两三个月,因善于利用季风,船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平地”。在泉州候风期间,郑和曾多次到九日山祈风,留下十方珍贵的祈风石刻。泉州灵山圣墓今仍有郑和行香碑,《泉州府志》有郑和曾奏修泉州天妃宫的记载。

郑和是回族人,有一次,他听说刺桐港畔有回族同胞聚居,当即上岸与头领相见,百崎旧渡口至今遗存有“接官亭”纪念建筑及郑和堤地名。这些遗迹都是海丝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1日,中国第一个航海日,郑和下西洋铜像在泉州市区东海滨城落成。

建设郑和公园、郑和大道

如今泉州台商投资区的招商与建设方兴未艾,如何做好规划将影响到未来城市品质的提升,三位市政协委员建议在规划中,充分注意到郑和元素的价值,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达成社会共识。

在一般情况下,沿海、沿江道路多命名为“江滨路”、“滨海路”,无特色可言,不利于城市新区对外部目光的吸引。委员建议,把沿海大通道台商投资区段或百崎湖海堤段(原五一围垦海堤)命名为“郑和大道”,在百崎回族乡沿海路段附近,建设“郑和公园”,公园中竖立惠安石雕“郑和雕像”。

“这条道路连接中心市区、后渚古港、洛阳古桥和崇武古城,若加上对百崎乡民居进行民族风情氛围营造,结合最美海岸线、泉州湾跨海大桥、大坠岛等景观,共同构成东南沿海一流的滨海旅游线,完全可以打造成海峡西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他们在建议中对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