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一年跻身全国戏曲复赛 打城戏“花朵”崭露头角
打城戏《母子情》剧照。(艺校供)
古城泉州的戏曲文化异彩纷呈、斑斓多姿。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饮誉海内外,被称为泉州戏曲的“五朵金花”。
虽然打城戏与梨园戏、高甲戏等贵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打城戏鲜见其表演。今年泉州市元宵节在西街旧面粉厂的文化集市上,久违的打城戏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许多人赞叹其精彩。
在泉州市戏曲界,就有一群人默默地为打城戏重返舞台而辛勤耕耘,浇灌着明日的打城戏花朵。
□记者 廖培煌 实习生 王霁雯
开门红
进入文化部“艺术院校文华奖”复赛
位于市区南环路的泉州艺术学校,开设了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班级,称得上泉州文化事业的一支生力军。
2012年秋季,泉州艺术学校首开打城戏班,首批招收了22名初中、小学毕业的孩子,这些孩子年纪从11岁至16岁不等。这个班级也是全国唯一的学校打城戏班。但由于打城戏以武戏为主,其间要练习诸多与武术相近的基本功,个别孩子受不了便离开,随后陆续补充了生源。到目前,有28名学生,其中8名女生。
“我们也料想不到,这些孩子一亮相便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泉州艺校校长谢千红介绍,2013年年底,文化部组织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艺术院校文华奖”,报名参赛的队伍有数十支,强手如林中,打城戏班排练的《目莲救母》片断《母子情》进入复赛。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