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守望者
铁匠这个行业正在消失,德化徐氏父子的铁匠铺,已打铁几十年,仍在坚持这门传统手艺
老铁匠徐德曲已经头发花白,儿子徐有德也已经45岁。
俗语有云,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居首不无道理。打铁,需成天陪伴高温炼炉,忍受炎热奋力抡锤,是常人难以坚持的沉重体力活。在德化县浔东路,徐氏父子徐德曲、徐有德至今仍张罗着一间铁匠铺,数十年的口碑使其闻名遐迩。
□本报记者 陈起拓 摄影报道
3月的最后一天,经热心影友徐艺星介绍,记者有幸来到徐氏铁匠铺,记录徐氏父子的打铁生活片段。
浔东路一处夯土的平房,木板门大开,内中灯光昏黄,墙壁灰黑,显得有些破旧。45岁的徐有德利索地从炉中抽出一根模钎,放到锃亮的铁砧上,抡起小锤一锤下去,火花四溅。71岁的徐德曲抡起大锤紧随其后,又是一片火花。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之后,火花渐小渐无,模钎前部已有形状。回炉,抽出,打击,再回炉,再抽出,再打击,在公式化的轮番锤击下,在一阵又一阵的当当声中,一把模钎越来越有模样。
老徐说,他是盖德凤山人,打铁已有40多年,父亲也是铁匠。他20来岁就跟随父亲游走各乡打铁,那时候基本以打制农具为主。20多年前,他来到县城开炉,不久遇上拆迁,搬到现在的地方。儿子徐有德,16岁起跟随他左右,打铁也将近30年了。赶上城市建设大潮,打铁业务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先以农具如铁犁、锄头、镰刀、柴刀为主,10多年来,建筑用具如冲击钻钻头和拆除建筑模板用的模钎渐成主营。买根新的钻头需要10余元,重新打制只要3元,使用钢筋打制成模钎,也是10余元。低廉的价格已经使不少铁匠转行,目前县城的铁匠铺所剩无几。
喷溅的火花中,铁块被反复锤打逐渐成形。
打铁是一种艰苦、枯燥的生活。近千度的炼炉就在旁边,铁块出炉后必须趁热打击,几轮下来,大汗淋漓。在铁匠的生活里,一年仿佛只有夏季。老徐说,每天和儿子都要喝掉两三个开水瓶的水,要不人都要虚脱了。
吃饭时间到的时候,徐有德抓紧时间回铺子后面的家中吃饭去了。徐德曲留守店铺,老伴把饭菜拎到铺子来,老徐就坐在门口,边吃边张望街景,也等待着下一个顾客的到来。当然,吃饭前是要洗手的,湿了手,搓点洗衣粉,拿个板刷用力刷,这双厚实的手才能洗得大致干净。
有人说,铁匠这个行业会消失。未来会如何,老徐不知道。晚辈们上了大学,将有不同的生活。他和儿子能做的,就是做好当下,打好每一个铁具。在这个枯燥的过程中,他们也许会成为打铁这门传统手艺最后的守望者。
打铁间歇,徐德曲不时擦汗,年逾古稀的他因为坚持每天抡锤而身板硬朗。
徐氏铁匠铺外观破旧,没有招牌,也没有广告,全靠老主顾的口碑经营下去。
经过反复捶打,模钎骤然淬水,冒着白雾最终变得坚硬。
煤块在电动鼓风机的作用下燃烧,维持打铁需要的近千度高温。
徐有德正迅速观察一根模钎是否打正
吃饭前,徐德曲反复用板刷洗去手上的污渍。
午饭时,徐德曲守在铺子里。吃完饭,还要抓紧打制地上的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