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古今桥梁故事引热议 市民建议建桥梁博物馆

qz.fjsen.com 2014-06-20 10:02:0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往昔盘光桥 比洛阳桥还长还宽》追踪

读者建议借“文都”东风 建桥梁博物馆

泉州不少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桥梁,如今只剩下相关遗存,如不及时保护,将是一大损失。图为近年坍塌的旧顺济桥。 (张九强 摄)

相关新闻:

泉州建成大中型桥梁2500多座 创造多项纪录

泉州古桥众多引领风骚 现存最古老桥梁建于唐代

核心提示

“泉州的桥从古至今都这么有特色,是不是可以乘着‘东亚文化之都’的东风,建一个桥梁博物馆专门展示呢?”

18日,本报由读者提供的一张位于洛阳桥下游的盘光桥的老照片揭开了盘光桥的前世今生。这样一座湮没于历史长河的桥,竟然比中国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还长还宽;故19日,本报追踪挖掘了泉州各领风骚千百年的古桥,再现“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美誉;昨日,本报继续在第六版呈现了泉州的现代桥梁,这些桥梁让泉州人无愧于祖先再立潮头。

连续三天有关桥梁的报道引来了读者的热议,昨日,包括路桥专家、文史学者、政协委员等在内的多名读者接受记者采访建议我市建桥梁博物馆。

□本报记者 黄雅珊

从古到今,泉州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桥梁的类型品种,能为建桥梁博物馆提供丰富的资料。图为笋江桥(左)和浮桥(右)。(张九强 摄)

必要性

再现历史 保护建筑

再现泉州人民智慧

泉州市公路局原局长、泉州市路桥协会会长林建筑认为,一座座桥梁,就是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述说着勤劳勇敢的泉州人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历程,也为泉州积淀了丰富的多元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建一座桥梁博物馆可以再现这些历史文化。

惠安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说,一句“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足以体现宋朝时泉州一流的造桥技术,这样的历史应该被众人知晓;而泉州的现代桥梁又创造了新的历史,这种传承创新的智慧同样应该被传扬。

泉州市公路局一位参与编撰《泉州桥文化》的老同志也持有上述观点。他说,不仅在古代,泉州人的造桥技术值得宣扬,在当代,泉州人的造桥技术同样值得一书。比如1965年,晋江养路段大中修工程队被省公路局指定去支援龙岩的永定东门大桥建设,是因为在当时全省的七个工程队里,我市的石拱桥建设技术最精湛,最成熟。所以,他也认为,建设一座桥梁博物馆有利于再现和展示泉州人民的智慧。

弘扬泉州传统美德

“造桥修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在泉州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林建筑介绍说,泉州有不少民族英雄和海外侨亲爱国爱乡,为民造桥,如抗倭名将俞大猷等。还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时期,泉州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运输需要,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造桥热潮,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现象,即众多的出家僧人走出寺庙,奔走四方,虔心募化,造桥搭渡。比如南宋末年至元初的惠安县净峰人、白沙灵应寺住持僧侣道询,一生在泉州和漳州两地修造了大小桥梁200多座。

可以说,泉州的古桥修建,在财力、人力与物力上,主要来源于个人自建和民间的自发性募捐集资,而这种形式,一直延伸到当今许许多多县乡道路和桥梁建设上,即民办公助的建桥形式。因而,泉州人民身上的这种传统美德应该通过桥梁博物馆这个平台来展示。

有助更好保护桥梁

泉州市公路局的这位老同志曾走访了泉州的不少桥梁。在德化,他发现一座木梁廊桥“广济桥”的顶部有“藻井”技术,而这在全国桥梁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种工艺一般只用于寺庙和宫殿。而泉州唯一的一座木拱廊桥“长寿桥”目前已岌岌可危。所以,他希望建设一座桥梁博物馆,也能借此引发人们对泉州桥梁的重视和保护。

“泉州不少在当时发挥重要作用、有一定影响力的桥梁如今都消失不见,有的只剩下相关遗存,如果不建一个专门的博物馆,对这些物件及时收存研究,将是一大损失。”丰泽政协文史委委员万炳焕表示。

可行性

素材丰富 特色明显

拥有丰富的桥梁资料

林天成是泉州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组成员、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组成员,原为泉州市公路局总工,曾是后渚大桥和刺桐大桥的建设总工。他说,泉州的古桥众多,据史料和调查统计至少有609座;新中国成立以来,又建造了2500多座桥;所以,如果泉州建一座桥梁博物馆,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料。

“从古到今,泉州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基本上涵盖了所有桥梁的类型品种。”泉州市政协委员郭培明认为,洛阳桥和安平桥等泉州名桥又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留下大名,连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都专门研究过。现如今我市又在建泉州湾跨海大桥,这是我省在建的最长桥梁,所以,泉州建博物馆,何愁没有展示内容?

万炳焕说,厦门的桥梁没有泉州丰富,都能借助海沧大桥做一个桥梁博物馆,而泉州坐拥这么丰富的桥梁设施以及造桥技术,尚没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甚为可惜,“不同类型的桥都可微缩为模型,供人观摩、学习和传承。”

张国琳则表示,古往今来的许多桥梁都保留着历代名人撰写的桥铭和重修的碑记、诗词、楹联,以及民间传说等,这些沉甸甸的桥文化遗产也可作为展示的内容。

选址可有多种选择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研究馆员黄真真说,若要选址建桥梁博物馆,泉州至少有两个地点可以为桥梁博物馆添彩,一个就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洛阳桥,另一个就是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的安平桥。据悉,上世纪90时代洛阳桥大修之后,文物界曾有人提出预留洛阳桥桥南的一片空地建一座古桥博物馆。2009年,在准备进行安平桥周边环境整治之时,黄真真也曾提出南安水头这边的公园或是晋江安海那边的公园可结合泉州的名桥做一个微观展览。据悉,安平桥南安水头一段整治时曾作出建桥梁展馆的规划。如今,水头为世界石头城,可以利用这个世界性窗口,选址在这里建一个桥梁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推介泉州桥梁文化。

郭培明和林建筑则认为,借鉴厦门利用海沧大桥建桥梁博物馆的作用,泉州完全可以利用在建的泉州湾跨海大桥这个平台来建桥梁博物馆。郭培明说,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桥头和桥尾将会有一些配套建筑,可以选择在靠近台商投资区的桥头建设博物馆。

借势发展为旅游景点

郭培明认为,泉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有望成为一个景观,而依靠这座大桥建立的博物馆则能成为旅游景点。他说,从泉州古城区到惠安崇武旅游时经过的沿海大通道本是“黄金”海岸线,若能串起桥梁博物馆,其旅游价值将大为提升。此外,他表示,海沧大桥建成后,把工程建设剩下的钢缆切成小碎片,装在有机玻璃里,做成工艺品和旅游品,既有收藏价值,又传递了桥梁知识,这种方式泉州也可以借鉴。

意义

增加“海丝”载体

体现“文都”内涵

黄真真介绍说,泉州的不少古桥属于涉台文物,比如安平桥的建设和修建过程中,曾出现了郑芝龙、施琅、台湾知府、金门同胞等人物的身影,而洛阳桥的碑刻上有在台的锡兰后裔参与修桥的记载,上世纪初也有台湾的同胞来参与修桥。所以,泉州桥梁博物馆也将架起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

泉州推崇“海丝文化”,桥梁作为海上交通贸易的载体,可以说,每一块桥板都承载了“海丝”信息,若把这些沿海古桥梁修建更换的故桥梁或遗存陈列起来,就是对“海丝”最好的解说。黄真真说,即便是山区的桥梁,也同样承载了“海丝”的信息,比如茶叶和瓷器要输送到海外去,必经一座座桥梁。

郭培明觉得,泉州获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桥梁建设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有必要让市民以及海内外游客来了解泉州的桥梁特色,桥梁博物馆可以成为一个平台。

“每座桥都从各个方面融合了泉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信息,比如造桥技术,石雕技艺和宗教文化等,这些都再现了‘文都’的内涵。”黄真真认为。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