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与外观都与本地普通品种完全不同的引种农作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从何而来?营养价值、食用安全是否有别于普通品种?会不会对本地品种造成冲击……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新品种也带来许多问号——
种子“大爆炸”有喜有忧
引进优良品种在为本地农业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项发展瓶颈,这个爆炸性增长的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图为市民在特色农业观光园体验采摘葡萄的乐趣。 (蒲远宝 供图)
本报讯 (记者谢伟端 陈起拓 通讯员 苏福彬)正值葡萄上市的季节。安溪、永春各地的葡萄采摘节陆续开展,绿色、紫色、红色等多姿多彩的葡萄,让人称奇的非藤类的水晶葡萄,结在树干上的“树葡萄”等新奇葡萄让游客大开眼界。引种,这一农业技术名词,正以更具体的形象为市民所知,越来越多的果蔬品种入驻泉州,在带来可喜变化之时,也藏着隐忧。
四季结果的龙眼、100多斤的大南瓜、一口可以吃三个的西红柿,上过太空的秋葵,能治感冒的金丝指葫……引种正在泉州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仅南安市农科所位于溪美的基地每年引进的新品种就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许多外来果蔬品种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和本地品种有很大区别。
上世纪,台湾农科所在世界各地引进许多优良水果品种,造就了台湾水果的多样性和独特口感,也助力台湾经济的发展。泉州引种所引发的效应同样正在彰显。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栽培迅速增加了本地种植者的经济收入,丰富市民的餐桌。同时,引种衍生出的盆栽蔬菜、果蔬盆景等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家居布置和生活情趣;引种形成的特色农业观光园区,成为都市人节假日自驾旅游的好去处,一些地方以此为契机,推出旅游节,推动乡村生态旅游。
然而,引种有“优”也有“忧”,售价高、种植面积小、种子存活率难保证等等都妨碍着新品种的推广。引种的成本高,一粒普通种子的售价二三十元,高昂的种子成本让许多农庄和农科单位不得不严控引入的数量。气候差异和栽培技术的不成熟,带来了种子存活率不高影响经济价值等问题。成功引入的品种又多集中于培育基地,产量少,难以向市场大面积推广,普通市民购买难。同时,变异等也在困扰着引种市场。这些外来种子,有的从外市、外省、外国的种子公司购得,有的从网上淘来,其质量与安全性是否能够得到保证?这些隐忧都困扰着这个新兴的市场。
据泉州市农科所庄卫东副所长说,不管引进什么种苗,都必须向种业公司索要完整的资料,引进的品种必须是经过省农业部门审验认定的,此外,这些种子还必须标明推广的范围。种子公司如果擅自出售不符合规定要素的种子,将被处罚。引种农庄只能买进种苗,无证不能经营。
面对引种市场的爆炸性增长,如何挖掘其蕴藏的巨大潜力,是农业发展亟须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