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岸就是我们的根和源!”
闽台谱牒对接暨同宗同名村交流活动在台湾举行
台湾宗亲周清水先生通过两岸谱牒对接活动,帮一位黄姓姻亲找到了祖籍地。
本报台湾讯 (特派记者 郑意凡 文/图)这是跨越海峡的握手,更是血脉亲情的共鸣。8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两岸谱牒文献中心闽台族谱对接咨询活动暨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活动在台湾南投县草屯镇举行。来自泉州、漳州的宗亲和同宗同名村代表22人,来自台湾10多个宗亲会、30多个宗姓的宗亲代表60多人等参加活动。
台湾宗亲 从各地赶来寻亲
在对接咨询活动现场,许多台湾宗亲特地从各地赶来,怀揣着族谱、文献资料乃至手抄的家族记录,在资料展前长久驻足,翻阅着一本本来自对岸厚厚的族谱,认真比对,不时向文史专家咨询,乡音亲切,沟通无碍。苗栗县苑里镇与惠安县辋川镇的张姓等数对两岸宗亲现场对接成功。
“我们非常重视宗族传承,至今延续着来自原乡的名称、习俗,这就是眷念故里、不忘祖先的最好证明,比如我的家族,在嘉义县东石乡,而晋江也有个东石镇,那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头!”台湾宗亲、天威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水先生告诉记者,两岸谱牒对接活动帮助许多台湾人如愿找到了祖地。“我的姻亲黄先生91岁高龄了,对寻根一直念念不忘。上月底,他得知我前往泉州参加同宗同名村对接活动,特意嘱托我帮忙。在活动现场,我一拿起黄姓族谱翻阅,工作人员就上前主动询问,很用心地帮我查找。后来,我们很开心地发现,台湾的这一脉与石井镇和美村黄姓,从村到堂号,很多细节都对上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两岸谱牒文献中心闽台族谱对接咨询活动现场,两岸宗亲观看介绍两岸谱牒、同宗同名村等情况的展览。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1650种谱牒供查阅
“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泉州籍诗人余光中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形容泉州籍台湾同胞的寻根热情。
“谱牒联结着两岸血脉亲情,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林建春介绍,目前,该馆已征集涉及115个姓氏的谱牒共约1650种4670多册,全部实现数位化处理,并提供咨询等服务。其中,林、黄、陈姓均在80种以上,吴、李、张、王、庄等姓也在50种以上;在地区分布上,以福建、台湾家谱为主,台湾谱牒约128种。近年来,伴随着两岸民间交流往来日益紧密,姓氏寻根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馆藏谱牒2000种7000册以上,成为海峡两岸较具规模的谱牒文化交流基地。”
“大大小小的闽台同宗血缘聚落遍布台湾,每个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拓垦故事,都是福建闽南先民在台湾筚路蓝缕、开基创业、繁衍生息的精彩后续。”这次活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带来了他编写的《闽台同名村》。今明两天,该馆工作人员还将前往嘉义,开展为期两天的咨询对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