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人、钱、地、生态 解开新型城镇化的晋江“密码”

qz.fjsen.com 2014-09-28 10:22:3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土地如何盘活

腾笼换鸟点土成“金”

“城内有村、村内有厂;厂包着村、村包着镇”。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给晋江城镇、产业空间布局带来了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要破除瓶颈,唯有千方百计集约用地、盘活资源。

——集约用地,晋江建立国土资源监测指挥系统,布设140多个监控点,建立零地增效、履约保证金、项目竣工验收等制度;

——腾笼换鸟,晋江探索低效用地盘活机制,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累计流转耕地11.52万亩,占全市耕地近一半;

——提高“亩产”,晋江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在省定基础上将投资强度等指标再调高20%—30%。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永和镇玉湖村,过去,这个仅0.5平方公里的村庄里,几乎没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

发展捉襟见肘,唯有腾笼换鸟。玉湖村将全村234户群众旧房分期全部拆除,在旧村原址上盖起6栋高楼。农民们住进高楼,腾出土地,村容村貌也得以改观——新建人工湖、公园、健身场和羽毛球场,6幢大楼还新增20个店面,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村集体收入从每年不足万元增加到30多万元。

数据更具说服力,通过三旧改造、腾笼换鸟,每年盘活土地资源1万余亩。2013年,晋江单位GDP地耗为371亩/亿元,比2012年降低近18个百分点。

生态怎样保护

弥补“欠账”建生态城市

如果说,工业化给晋江带来了诸多环境欠账,那么,对于晋江而言,新型城镇化便开启了修复、弥补乃至生态建设的新篇。

一些细节被津津乐道。晋江采用生态修复手法,在确保防洪安全基础上,尽量用土堤,合理搭配水草植被,打造“会呼吸的河道”;全市印染、皮革行业逐步退城入园,623家建筑饰面石材企业退出转型,建陶行业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通过实施“四绿工程”,晋江每年造林1万亩以上……

补上历史欠账的同时,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建设早已起笔。三年来晋江新建、扩建20个公园,占地6300多亩,新增水面3100亩,新增造林3.8万亩,每年市区绿化覆盖率提升1个百分点……

以“点线面”整治和13条流域整治为抓手,近三年,晋江累计投入20多亿元,分批综合整治全市溪流,实施一大批沿海基干林带修复、湿地保护、近海水域治理项目,打造“一纵三横”的丰字形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绿线、资源红线和开发底线“三道防线”,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两块牌子。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破除瓶颈,拉长短板。发端于工业化,发展于城镇化的晋江经验,以“先头部队”的探索精神一路披荆斩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更精彩的篇章,正在续写。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