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吴春春,毅然割舍下不到两岁的女儿参加援藏。为及时拯救生命,她克服强烈的高原反应,24小时待命,常顶着大风雪外出义诊或到偏僻难行的山沟送医送药,在工布江达半年,当地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她上月离开返泉时,当地医院、政府工作人员和素昧平生的藏民自发夹道欢送,奉上近百条代表谢意的哈达—— 援藏女医生的艰辛与感动
救死扶伤的吴春春,在当地民众家里受到了热情接待。
10月11日,泉州援藏医生吴春春依依不舍地从工布江达县,踏上回泉州的旅途。
工布江达,藏语里意为“凹地谷口”,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以北,占地1.29万平方公里,辖3镇6个乡79个行政村3万余人,是西藏林芝地区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县。
在这个“凹地谷口”的180多个日夜,吴春春艰辛地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一次次感动。
□本报记者 张沼婢/文 吴春春/供图
割舍下幼女 毅然去援藏
参加福建对口支援西藏任务之前,作为泉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的吴春春不相信自己的人生轨迹会跟西藏这个遥远的地域有交集。
2009年,泉州医疗队第一次参加援藏时,还没有当妈妈的吴春春就想要报名参加援藏了,然而当时因为名额没有分配到一院而错失机会。她一度认为,随着以后生孩子当妈,不会再有援藏的机会。
应林芝地区卫生局要求,经福建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统一安排,今年3月底,事隔5年之后,泉州市第二次派遣医疗队伍援助西藏。
几天之后,正在医院上班的吴春春看到了通知,“到西藏去!”吴春春的心一下被点燃了,“从小,我就憧憬西藏那片神奇的土地,如果能到那个地方去工作生活,为那里的老百姓做一些事,真是再好不过了。”她觉得自己完全符合,于是迅速递交了申请。
申请批准了,体检也做了。接下来,吴春春要做的事情,就是做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
那时,女儿刚刚一周岁七个月。女儿谁来照顾?去西藏身体受得了吗?面对重重困难,家人都劝其慎重考虑。
“我舍不得孩子,舍不得家人,但是相信除了家庭,我们还身负着各种使命,我只是一名医生,我不能像那些勇敢的战士一样戍守边疆,但是我却能为提高西藏的医疗水平发挥绵薄之力,况且西藏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吴春春苦口婆心劝家人,一段时间后,家人见她这么坚持只好同意了。
工布江达县医院5年来第一次进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条件恶劣高原反应强烈 连续两个月流鼻血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2014年4月11日,到达林芝后,她发现,藏区严酷的现实条件,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仅仅是高原反应,就先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那是由缺氧引发的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头疼、气短、胸闷、乏力。工布江达县医院只有三层楼高,然而,在他们到达医院的第一天,即使是从第一层走到第三层,他们也觉得十分艰难,“感觉像是爬了一座山似的难受,喘不过气,嘴唇发紫厉害”。
刚刚抵达藏区的那段日子,对于吴春春来说,连睡觉都成问题。“刚去的时候不适应,晚上睡不着觉,失眠成了最大的困扰。因为空气干燥,每天都会流鼻血,持续了近两个月,直到雨季到来、空气湿润才有所好转。”从海拔三四百米的泉州一下到了3000多米的高原,有人开玩笑说,“即使躺着,也是一种奉献”。
在几天短暂的适应之后,援藏干部开始各自奔赴岗位。
彩超、数字化摄影机、电子胃镜、呼吸机……看到这些设备,吴春春很吃惊,经过政府多年的重视和援藏力度的加大,各项资金的投入,工布江达县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种医疗硬件也已经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这些设备大多蒙上了厚厚的灰尘。2009年,援藏队培养的几名医生跳槽后,这些先进的设备就基本没有使用过。尤其是医院惟一一名麻醉师跳槽到地区医院后,县医院5年来就再也没有开展过任何手术。
当地高发急性阑尾炎、胆道结石等常见病,阑尾切除、胆囊结石等普通手术却无法开展;而由于孕期产前相关检查的不完善及剖宫产、阴道助产技术缺失,导致孕产妇、新生儿病死率较高;一些高危产妇要送往几个小时车程以外的地区医院,经常在半路上就发生意外……
面对这样的局面,吴春春很焦急,她希望尽快改变。
到偏僻的山沟送医送药
半年参与接生上百人 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
6月5日,产妇德吉卓玛出现第二产程延长,胎心过缓,波动在50—60次/分,考虑到孩子情况危急,吴春春立即使用产钳行阴道助产,新生儿出生时阿普加评分仅3分,若无及时行产钳阴道助产,该婴儿肯定出现死产。作为一名医生,能在危急时抢救回一条生命,吴春春感到十分欣慰。
9月23日晚上10点,32岁的巴河镇雪卡村民玉珍,送到县医院时,吴春春发现她胎位不正——持续性枕后位、产瘤形成,更严重的是出现胎儿心动过缓,胎心波动在70—110次/分,瞬间下降至50次/分,考虑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十分紧急,她立即率领大家进行剖宫产手术。在一同援藏的麻醉师张建辉医生的配合下,手术获得成功。这是工布江达县医院5年来第一次开展急诊剖宫产手术。
术后,发生了让她想不到的一幕。这位不懂汉语的产妇,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先用双手比划了一个“心”形,然后双手合十向吴春春和同事鞠躬致谢。
那一刻,让吴春春和同事十分震撼,职业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她说,这比毕业后人生第一次独立开展剖宫产手术更为激动。因为,这里的危急产妇就不要舍近求远了。援藏期间,吴春春诊治了多个急危重症的孕产妇,如先兆早产、胎盘滞留、产后大出血休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重度子痫前期等患者。
这半年的工作中,吴春春总共协助并指导顺产接生约100余人,其中难产接生11例,诊治门诊病人约600例次,门诊手术操作32例。通过各方的努力,工布江达县的新生儿死亡率已由去年的35‰下降到18‰。
吴春春经常带队下乡义诊
为救人24小时待命 常凌晨独自行夜路
和救人一样重要的是,要让更多医生学会去救人。
吴春春认为,剖宫产是产科急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术方法,但作为产科医生,不仅要具备剖宫产手术技术,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产程观察及异常产程处理、阴道助产技术。然而,当地妇产科医护人士缺乏相关经验,产妇生产只能是“自然产”,如果有异常,不敢开展手术,只能送地区医院。
吴春春感到,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带领一个没有任何手术、产程观察经验的团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除了理论培训外,就必须尽快让他们从来就诊的每个产妇身上获得临床经验。在实施各种手术、操作过程中,将各种妇产科操作、手术技巧传授给当地医生,如清宫术、引产术、人工破膜术、徒手取胎盘术、产钳阴道助产术、会阴裂伤缝合术等,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向当地医生讲解、传授,后来是手把手指导,直到最后他们能独立完成,对当地医生完成了传、帮、带的衔接。
多留住一些病人,就可以让当地医生多一些临床经验。“只要有病人需要,24小时都可以通知我。”吴春春跟同事说。
2014年4月下旬一个凌晨,4点左右,正在睡梦中的吴春春被一个电话吵醒,“喂,吴医生吗?这里有一个产妇大出血休克,你能过来一下吗?”吴春春二话不说,就起床赶紧往医院跑。
当时,援藏医生的宿舍离医院有1公里远,一路没有路灯,黑漆漆的,路上也没有任何人,只有野狗的叫声。在这样的夜里,即使一个男人走在街上,也会觉得恐怖。然而,吴春春顾不了那么多,她一心想着抢救病人。等到抢救完病人,想想当晚的经历,她自己也佩服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
之后,她总是每天24小时待命,无论周末还是假期。半年内,像这样夜间出诊就有10多次。后来,当半夜走在回医院的街上,她已经不再害怕。而那些医生也初步学会了产程观察和普通的手术。
组织培训班培训当地医生
救死扶伤收获真情 离开时藏民夹道欢送
付出半年的艰辛劳动,吴春春感觉自己收获了一生的感动。
记得有一次手术完,藏民用藏式礼节感谢医护人员,他们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跪拜。懂汉话的藏民告诉她,这是他们藏族最崇高的礼节。感谢泉州的医生为他做的手术,这些藏民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感激的心情。
该县境内有多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大山,加之塌方、泥石流、飞石等自然灾害,车祸层出不穷。但吴春春经常和泉州医疗援藏队其他队员到海拔近5000米的牧区为牧民送医送药。有一次,到一家村庄送药,正在玩耍的8名孩子一看到送药的车来,立即围了上来,集体整齐地排队向车上的医生敬礼,齐声用藏语说:“老师好!”(他们都称医生为老师)车上的医生一个个被感动得几乎要流泪。
半年的援藏,很快就结束了,吴春春踏上返泉归程。临行那天,哈达、鲜花、美酒、离歌,汇成了海。深情的拥抱、依依惜别的泪水陪伴她。不光是单位的同事来送行,同事的父母、兄弟姐妹也都赶来送行。夹道欢送更多的是素昧平生的藏族百姓。一路走过去,接到的哈达近百条,从脖子一直挂到了头顶,把头都盖住了,装了整整一个行李袋。晨风中洁白的哈达表达了藏族同胞的感动、真情和留恋。她也被林芝地区卫生局评为医疗卫生援藏先进个人。
回顾过去半年,在这个遥远、但幸福指数很高的县城,吴春春说,每天享受着蓝天白云,享受着笑容与祝福,每天与淳朴善良的人们朝夕相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中就盈满充实感与幸福感。
以前女儿不会黏着她,现在女儿每天都黏着她,生怕妈妈哪天又要离开,这让她觉得有点辛酸、内疚。然而,援藏,付出不少,但收获更大。援藏更让其明白,幸福是美德的报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