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三农 > 正文

土地转起来荒田变宝地 泉州土地流转调查(上篇)

2015-01-27 10:11:0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形成规模 流转千亩荒地 机械化种水稻

58岁的陈立成是晋江西滨镇跃进村人,种田35载,曾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福建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几天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陈立成领着记者来到磁灶镇三吴村的晋江东升综合农场。放眼望去,农田上一片绿油油的农作物。位于三吴村的500余亩农田上种植着连片的蚕豆,比邻的杨美村有700余亩农田种植了马铃薯。“1200多亩农田全年无休,先种两季水稻,再种植马铃薯,全部机械化种植,农忙时请十几名短工就能搞定。”当时他与当地农户签了6年的租赁荒地合同,如今已经过去了4年。

原本陈立成在西滨镇租赁土地种植水稻田。由于土地被征用,2010年西滨镇已没地可种。那时他四处寻找连片的田地,镇里帮忙联系到磁灶镇。听说有地,他骑上摩托车就到磁灶镇三吴村和杨美村考察。当时1200多亩的连片荒地上杂草长得一米多高,还有许多垃圾夹杂其中,整片地已经荒了十几年。

虽然这块地看起来不怎样,但考察了两次后,陈立成还是决定“拿下”。整治荒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花了一年时间,先用火烧杂草,然后将土地铲平,挖水沟……花了70多万元,终于将千亩荒地整治好。2011年,他开始在整治好的农田上种植水稻、马铃薯,千亩农田一年下来能收成110多万公斤稻谷。

陈立成从不担心销路的问题,稻谷由晋江粮站收购,储备种则卖到晋江、南安、安溪等地。马铃薯除部分在本地销售外,其他则销往福州、江西等地。去年11月第一次在500余亩农田上试种蚕豆,这些蚕豆今年4月就能收成,将销往上海。

发展旅游 摘菜钓鱼烤地瓜 游客体验生态游

19日下午,站在向阳乡慢山庄里的一条清澈小溪旁,记者深吸一口干净的空气,直觉“透心凉”。不过,大棚里的一颗颗无公害蔬菜则不会受冷风的骚扰,它们静静地嵌在土里,等待农民采摘后再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除了宅送到家,这些蔬菜还有另外一个任务——让城里来的游客体验摘菜的乐趣。“2011年,慢山庄与向阳乡的向阳村、坑头村签下30年租约,租下这300多亩地。”工作人员小郭介绍,之前这些地至少有四五年没人种了。

有生态菜园、山泉溪水、纯净空气等天然优势的慢山庄很快吸引了从石狮、晋江、厦门、福州来的游客。“山庄的配套设施也在逐渐完善,以后客人来,可以赏花,体验种菜、摘菜、炒菜、烤地瓜、钓鱼等。”蔡映辉说,慢山庄这样的生态旅游项目发展起来后,不仅可以将闲散荒置的土地盘活起来,种植原生态农作物。游客一旦增多,附近的农民也可发展农家乐或民宿,实现留守农民的“就地化”就业,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办合作社 发种子教技术 农产品进超市

当记者一行走进向阳乡的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时,37岁的理事长林连生正忙碌着。他的右臂袖管空荡荡的,单靠一只左手,他把合作社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1年10月,在林连生组织下,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社员12名,全部是残疾人。之后短短几个月,合作社完成了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浩大而又繁琐的工作,高山种植农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如今,合作社已发展了100多名社员,分布在向阳乡的7个村,其中有60多名残疾人,盘活了不少闲置的土地。

“以前农民自己种,收成后没有渠道卖不出去,留着喂鸡喂鸭,或者把地荒着。”林连生说,成为社员后,合作社统一分配种子、肥料等物资,避免扎堆种植,而且统一管理,提供技术培训和全程指导,最后统一收购。合作社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不仅与南安最大的佳龙超市对接,还创办“昭惠粗粮”品牌发展淀粉、秋葵干等初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民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和蔬菜卖不出去了。”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