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农业利好政策鼓舞,一批家庭农场应运而生——
不当商人当农民 深山埋头办农场
周珠英家庭农场养的香猪 (张九强 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大量进城,“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严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这种类似于升级版种养大户的模式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今两年过去,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德化县雷峰镇瑞坂村的周珠英家庭农场。
□本报记者 黄小玲 陈林森 通讯员 李宏图
弃商从农入深山
一身黑色西装,蹬着二轮摩托车,后座上满载着新鲜的芥菜,前来村口给我们引路的不是周珠英本人,而是她的丈夫陈高明。家庭农场的法人是周珠英,但日常管理却是老陈一手包办。
一侧是山林土方,一侧是悬崖峭壁,同行的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短短的4公里路,先上山顶后下谷底,足足开了半个多小时。周珠英农场的600亩田地就静静地坐落在山谷里,豁然开朗。
老陈一家早年在南平经商,偶然一次看到政府的农业利好政策,他便举家“弃商从农”,来到这里,从生产队手里以每年1万多元的租金将土地承包过来,并投入几十万元购置了三台农机开荒。去年7月,该农场还被列为为我市10家种粮示范家庭农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