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渚古船是泉州古代远洋贸易的见证。图为去年国庆节期间,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修葺后重新开放,大批游客前往参观。 (陈起拓 摄)
缘兴宋元—— 一举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梦梁录》 南宋吴自牧
时至宋元,泉州的海外交通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泉州也迎来了历史上四次飞跃:
北宋中期,泉州赶超当时的明州,即现在的宁波,地位仅次于广州;南宋初年,赶上广州,难分伯仲;到了南宋末年,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而到了元代,泉州经济社会和海外交通发展到达鼎盛时期,一举成为“东方第一大港”。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已趋成熟的贸易航线,产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从泉州运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广阔的海上贸易网络覆盖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最远到达欧洲。
在当时出版的地理著作中,凡记载我国与海外诸国的航线距离、方位和日程,几乎都以泉州为基准。世界各国的商人、传教士云集泉州,彼时的刺桐城俨然成为中外经济、文化、宗教、科技交流的重要门户。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胡椒进口量乃百倍于亚历山大港。”在马可·波罗的笔下,刺桐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就能买到8个瓷杯。据说他回国时,还带回德化窑白瓷和色釉小碗多件。意大利博物馆至今还保留着一件由马可·波罗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也成为当时泉州外贸兴盛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