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界 报道见证 泉州“海上丝路”辉煌历史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说,早报关于哥伦布的报道,他在早前所写的《<走近泉州>读后感》一文中已有提及。《走近泉州》是德国学者恩勒特所著,2013年中文版在泉州首发,该书用德国人的眼光,讲述泉州港占据世界第一大港地位达400年之久的史实。 王连茂介绍,哥伦布航海探险时,行囊里装着《马可·波罗游记》,而且意大利学者保罗·托斯加内里为哥伦布的航海提供的东方历史资料中,特别指出那儿有一个巨港叫刺桐,“盖诸地商贾,贩运货物之巨,虽合全世界之数,不及刺桐一巨港也”。 “看来哥伦布对此是神往已久的了。”王连茂说,早报报道了这一鲜为人知的事实,让市民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报道彰显了昔日刺桐港的辉煌。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宋元时期,泉州的瓷器和刺桐缎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成为皇室用品,商人和探险家对刺桐港充满向往。到了明代,德化白瓷运载到欧洲,进一步助推了欧洲人从海上寻找古刺桐港的探险欲望。哥伦布的远航,正说明古代刺桐港的辉煌。 【考证】 为何萨伊多是泉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哥伦布航海日记》第52页写道:“远征司令说:‘这里就是大陆,萨伊多和金萨伊就在吾前面一百里格左右的地方。’”远征司令就是哥伦布,萨伊多(Zayto)指的就是泉州,而金萨伊(Kinsai)是“行在”,即南宋首都杭州。 那么,为何说“萨伊多”就是泉州?这得从其读音Zayto说起。 20世纪初,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发表论著《蒲寿庚考》,堪称为国际学术界有关泉州港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第3页、28页、30页,均有关于Zaitun的论述。内文记载:“Zaitun亦名Zaytou,又作Zeytoun,其他与此音相同者还有多种。萨伊多(Zayto)就是Zaitun的变体,这在包梯尔《马哥孛罗书》等著作中均有记载。” 《蒲寿庚考》认为,“宰桐”一名与泉州古称刺桐城有关。事实上,13至14世纪的阿拉伯、波斯文献,如伊本·赛义德的《地理书》、拉希德丁的《史集》、艾布·菲达的《地理书》、伊本·白图泰的《游记》等,都称泉州为“Zaitun(宰桐城)”。中世纪的欧洲文献,如《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的《东游录》等引用穆斯林对泉州的称呼“宰桐城”。 20世纪50年代,泉州出土一方1322年的艾哈迈德墓碑,其中波斯文记载艾哈迈德出生于宰桐城,为考证宰桐城即泉州提供了直接的物证。 |
- 2015-02-11泉州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建设海丝先行区
- 2015-02-11“海丝”缘续泉州起航 走过14年“海丝”申遗路
- 2015-02-11众多古迹力证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
- 2015-02-11“海丝”之缘 泉州铸就
- 2015-02-11福建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