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曾向世界贡献至少三个概念词汇:茶、缎子、帆船

2015-02-11 08:07:59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延伸】

泉州至少向世界贡献三个

概念词汇:茶、缎子、帆船

德国恩勒特教授的《走近泉州》提到泉州向世界“奉献了茶、缎子、番茄酱和帆船这四个概念词汇。”对此,王连茂有自己的理解。

“英文的‘Tea’的确源自闽南语‘茶’的发音;缎子在西方被称为Zaytuni, 也确实与刺桐缎有关。”王连茂介绍,出现于地中海地区以刺桐命名的“缎子”,即Zaytuni;茶叶的生产与外销,使得“茶”的闽南话发音,从此成为世界性的词语;《伊本·白图泰游记》称造于刺桐的中国商船,大者名“镇克”(Junk), 有的学者认为即是闽南语“船”的译音,应无疑义。

“唯独‘番茄酱’一说难以确信。”王连茂解释,番茄即西红柿,由东南亚传入的时间不详,泉州人至今称之为“甘仔的”,应该是印尼马来语“tomate”的译音,从未有“番茄”的称呼,“因此这个说法仍须存疑”。但即便如此,王连茂认为,凭此三项,泉州对世界的贡献也已经“至大至伟”了。

中外权威学者著书盛赞刺桐港

中外数位权威学者曾对刺桐港给过经典评价。

学者傅宗文说,刺桐港在10至14世纪的数百年间,是亚非两大洲海上交通辐射格局极其重要的东方支撑点,它托起一个横跨太平洋、印度洋的贸易圈。

台湾学者李东华说,它简直是元代中国的总吞吐港。

美国学者休·克拉克说,在12世纪甚至还可追溯到11世纪末,泉州已取代广州成为大宋帝国最主要的海港。

新加坡学者王赓武指出,五代以后,中国海交史上最显著的发展乃是“泉州时代的到来”。

法国学者邓尼斯·龙巴尔和克洛蒂娜·苏尔梦说它是当时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

“各种著述都在论证着中世纪西方最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所说的同一个史实:刺桐港是当时东方的第一大港,甚至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会。”王连茂总结。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