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为媒 泉州劲刮“东亚文化之都”风

2015-02-12 09:12: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丝为媒,泉州劲刮“文都”风

11日,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圆桌会议的专家学者在发言。林双伟 摄

东南网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的脚下,一座颇具闽南风格的红色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不久前刚建成的泉州木偶剧院。剧院总投资2500万元,包含一座有500个座位、约2850平方米的木偶戏专用演出剧场,以及一座约2000平方米的综合楼。

木偶剧院的建成,是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推动文化升级的一个缩影。

2013年8月,凭借厚重的多元文化优势,泉州在与西安、杭州等国内众多文化名城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同获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

2014年,是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以此为契机,泉州启动了“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工程,投入数十亿元资金,用于建设泉州当代艺术馆、木偶剧院、歌舞剧院和市民广场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项目等,同时实施了“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对西街旧面粉厂进行保护性改造,并构建西街“大麦仓”文化空间,推出首届西街音乐节。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得到海内外泉籍人士的支持,已累计获捐上亿元。

泉州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与该市深厚的海丝积淀分不开。海上丝绸之路不仅造就了泉州繁荣的商贸景象,同时也给泉州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史料记载,透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往来,不仅输出茶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还引入了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等外域文化,1000多年以来,中原汉族文化、本土闽越文化和海外文化在泉州大地激烈碰撞、融合,形成魅力独特的海丝文化,结下了累累硕果。数据显示,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

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东亚文化之都”,这是泉州最靓丽的三张文化名片,并且均与海丝文化息息相关。时至今日,泉州仍有大量的海丝文化遗存,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18个海丝申遗考察点。

“泉州海丝文化遗存丰富,保存完好,代表性与典型性突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要重视保护海丝文化,进一步提升泉州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的影响力,打响文化品牌。”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如是说。

泉州历来视文化遗存为珍宝,爱护有加。早在10年前,泉州就出台法规,禁止在海丝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区内进行有损文物的活动。近年来,该市又相继投入上亿元资金,修缮文兴码头、天后宫等重点文物单位,保护海丝文化遗产,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对海丝文化资源进行整合。

借助海丝文化,泉州着手扶持海丝文艺创作,挖掘海丝文化元素旅游产品、创意产业,通过整合海丝重点文保单位和非遗、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了一批海丝旅游示范基地。

此外,泉州还以海丝文化为平台,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去年,借助《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活动,泉州与马来西亚、南非等8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该市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等专题展,向全世界展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历史文化。去年6月,泉州举办了首届中阿城市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中,来自韩国光州、日本横滨的文艺展演和花灯展示惊艳了本地民众,让泉州古城更具“国际范”;在光州、横滨的“文都”活动中,泉州代表团精心准备特色节目,奔赴韩国、日本表演,成为泉州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