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艺术展演专场中精彩的舞蹈表演(陈小阳 摄)
城市新思考
探索欧亚文都交流机制
“起初,社区居民很不自信,不敢提任何意见,随着宣传的深入,他们开始踊跃配合。”在査林·科希娓娓讲述中,比利时蒙斯市建设“欧洲文化之都”的历程,生动如在眼前。这座人口仅10万的小城,通过“众筹”市民的智慧与创意来建设“文都”,彻底抹去经济落后的“过期”形象,换上“文化之城”的崭新名片。
这一幕,发生在11月9日。风靡全球的演讲品牌TED首次走进泉州,在源和1916产业园的越界空间,12位亚欧文都城市代表与海内外文创界大咖,一起探讨“新时期国际人文交流中的文都作用”。
俊采星驰,议论风生。所有关于“文都”建设的“验方”、难题、畅想,不吝分享:
在欧洲,德国鲁尔区在工业遗产区大量引入文化创意业,让废旧的煤炭与钢铁之都,变身悠闲的创意工业文化之城;法国马赛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极大改善文化公共设施,让古老的海港城市,重新成为地中海文化的观光胜地……经营数十年的“欧洲文化之都”品牌,已成为点石成金的手指。它往往带给举办城市10年以上高速发展期,投入与产出比达到惊人的1∶6,让城市脱胎换骨,甚至起死回生。
“东亚文化之都”也不乏创举:泉州“古城—古港—新区—全域”四轴联动,催生规模空前的文化转型工程,开启“文都”外交,并以“文都+海丝”的叠加模式,与世界对话;日本横滨注重创造力的文化延伸,提出“创新能力 创造横滨”;韩国光州以亚洲文化殿堂建设为核心,构建亚洲文化中心城市的核心地标,清州从三国共通的文化出发,举办“筷子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
来自欧洲文都的代表们坦言,东亚文都更注重文化保护与继承,欧洲则偏重文化革新和现代艺术。在未来的交流互鉴中,二者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全程参与的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感慨,这样的对话带来多重意义:亚欧文化之都取长补短、互学共鉴,从跨文化交流中探寻共同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形成亚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文都城市积极回应,有利于推进经济与文化互动,增强沿线文都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泉州作为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和牵头城市,未来有望发挥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继续引领、助推亚欧文化之都城市群深层次交流与合作。
不仅有思想的碰撞、精神的盛宴,更有视觉的直观冲击。在西街大麦仓,这一侧,通过丰富的视听元素,“文化之都 国际魅力”主题展览,立体呈现6座亚欧文化之都的文化亮点,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另一侧,西街规划展如一面镜子,映出不断生长的文都泉州。
为了让文都间的交流互动永不落幕, 泉州还向参与此次艺术节的亚欧文都城市发出倡议,希望共同建立跨洲界的“文化之都”城市联盟,并提出加强互访和文化交流、建立城际交流机制、促进民间交往与民心相通,加强城市间相互宣传推介与经贸合作等4项建议。
可以说,从最初的影响东亚,到如今的面向世界,泉州文都实践已走向了“升级版”。城市文化外交从东亚的圈子跳出,渐渐有辐射全球的意味。未来,一份崭新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横跨亚洲城市文化外交,写下注脚:泉州将争取在泉永久设立“亚欧文化之都论坛”;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此外,还将争取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建立东盟北京委员会官员和“海丝”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到泉州考察访问的常态化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