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 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叶彦琪老师认为—— 朋友圈各种晒 折射育儿焦虑 时刻关注 是一种身心绑架 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叶彦琪老师告诉记者,从家长的角度讲,所谓的“炫富”、“晒娃”、“示好”等刷屏举动,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家长的育儿焦虑,过度放大对孩子的担忧。同时,家长的发言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赢得他人的尊重。这些家长可能在自身上缺乏社会安全感,就一直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克服自己的社交恐惧的心理。此外,部分的家长也存在从众的心理,为了不落于人后,大家竞相刷屏。而家长之间相互点赞,相互捧场,其实也是等同于社会交换的过程。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是各司其职的,一个全天候开放的班级聊天群,加大了班级管理的便捷性,方便了老师即时通知和作业等任务布置。但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责任的转移。然而,家长们才是手机微信真正的用户,他们会随时观察微信群的动态,生怕漏掉重要信息,或是担心给老师造成不关心孩子学业的印象,这种状况实际上是对家长的身心绑架。此外,家长在内心无法信任孩子,只能通过频繁关注来解除担忧。家长应做好自我调节,把关注点放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综合能力上。 从孩子的角度,相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就会觉得有了微信群,老师布置的任务、爸妈叮嘱的事情就算没记住也没关系,反正大人之间可以随时沟通。渐渐地,连小孩也开始依赖上了手机微信,这样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利大于弊 可促进家委会作用 有的学校干涉家长建群,或者强行关闭家长微信群。叶老师认为,这样的做法或许太过于强硬。他认为,微信群本身就是为了加强家校联系,微信群的建立让家校联系更加紧密。在建群之初,双方就都应该认识到微信群与现实世界相通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对现实情况可能会过度放大。同时,也应意识各自的一些网络言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无形伤害。如何避免关键还是看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同时,学校也要制定严格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规范,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什么话是学校严禁老师讲的,什么事是学校严禁老师做的。 家长微信群建立的初衷应是交流孩子教育信息、助力教学信息公开透明,以加强家校互信度。其间暴露的各种弊端,终究小于这类信息交流平台带来的有利之处,因而不能成为取消、屏蔽微信群的理由。叶老师说:“无论何时何地,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才是最直接的,在一些中小学,类似家长委员会这样的家校沟通机制没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而在微信群的推波助澜下,家委会完全可以依靠微信群更透彻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协助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 |
- 2015-09-25福建首次破获利用微信群赌博案 涉案金额超三千万
- 2015-08-17微信红包群藏陷阱 泉州一市民两小时被“抢”上万元
- 2015-07-07微信群“抢红包”涉赌调查追踪:曝光的赌博群被解散
- 2015-07-06“变异”红包:微信群“抢红包”涉赌调查
- 2015-06-17被“群”套住的人生: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