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鼠粬粿:牵挂和乡愁的古早味

2016-03-10 11:24:1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村民制作鼠粬粿

饥荒年代曾是救命草

据悉,鼠粬粿也称青粿、清明粿、慈壳粿。饥荒年代粮食不够时,鼠粬草甚至成了人们的救命草。据悉,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老百姓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发现了不仅无毒,而且味香的鼠粬草。后来,有人用它入粿,并将此类粿品名之为鼠粬粿。

关于以鼠粬草入食,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初三),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鼠粬有种独特的香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作了很生动地描述。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中说鼠粬:“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说明在清代北方还存有吃食鼠粬粿的习俗。

吴才英说,村里有多位90高龄的长辈,就是吃鼠粬草等野菜长大的。在以前,鼠粬草是有名的野菜之一,那时经常把它采集回来,放入少许盐,入口虽青涩了一点,但有清香味,在那个年代也算是美味佳肴。

清香味道唤起乡愁

据介绍,在安溪,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鼠粬粿,但时间不尽相同,每个村庄都会定一个“吃鼠粬粿日”,乡里乡亲借此相互串门,聊往事话家常。

“每年都做鼠粬粿,吃一次鼠粬粿又多长了一岁,讨个好彩头。”吴才英说,家里的十多个小孩自小就爱吃她做的。吴才英的孩子在外地打工,每年小孩要奔赴远方打拼时,她会为孩子们特地做一次鼠粬粿,并分装打包好,一袋袋放到孩子们的行囊中。如今,年逾七旬的吴才英,再要举起那二三十斤重的木槌,已有点吃力。

吴才英的孙子陈锦辉研究生毕业后到深圳工作,是离家最远的一个。他说,每年能在外地吃到奶奶寄来的鼠粬粿,清香的味道略显苦涩,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