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有关问题治理方案的通知》精神,泉州制定了7个具体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已经印发执行。 海都记者了解到,这套食品安全“组合拳”针对性很强,包括生产经营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生产环节使用禁用物质和违规用药、食品添加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农村食物中毒、网络销售食品、基层监管执法能力薄弱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治理方案。 【违法经营】 强化监督巡查 公布信息曝光 为治理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生产必备条件或卫生管理不符合要求、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记录缺失或记录不真实、不规范等主体责任不够落实的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从六方面着手,开展全面治理。 其中,对出现不合格样品和问题样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进行行政处罚的同时,责令企业彻查原因,深入分析不合格样品和问题样品产生原因,限期整改。加大日常巡查频次,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不合格单位的后续监督管理工作。 在约谈、惩处的同时,今后将进一步公开违法的信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曝光力度,及时公布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对问题企业形成压力。 【添加剂】 要将管理人员列为关键岗位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滥用食品添加剂或非法添加,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出问题的食品,根源在人。治理方案提出,要继续组织开展食品监管骨干培训班,增设与添加剂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检验标准、标签标志等业务培训内容,提升食品添加剂监管能力;企业要将食品添加剂管理人员列为关键岗位,对食品添加剂管理人员实行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从源头上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方案提出,惩治力度只强不弱。今后,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添加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将成为常规动作。 【学校食堂】 要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的食品,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由于消费群体特殊,社会关注热切,方案也提出了一揽子措施。 其中,学校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除加强和健全制度管理外,还要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各岗位从业人员职责,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严格管控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和用水卫生等关键环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 校外托管机构的“小饭桌”,也是重点监管对象。方案提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中小学校开展“小饭桌”调查摸底,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报更新辖区“小饭桌”信息,督促学校在显著位置公开公示“小饭桌”食品安全评定结果,引导学生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托管机构寄托子女;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小饭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根据教育部门的通报名单,组织做好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的评分评级工作。鼓励“小饭桌”经营者与有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等签订供餐协议,便于对餐饮食品的集中管理。 【网络销售】 纳入每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 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包括网络订餐)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方案提出要从经营主体摸排、落实第三方平台责任、监管执法、监测抽检、强化技术等方面着手。 今后,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网络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纳入每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突出“双十一”“双十二”以及重大节日等网络集中促销时段,以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入网经营者及天猫、京东、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国内大型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入网食品经营者为重点,对其主体信息公示、特定信息明示、食品功能宣称等食品安全信息发布行为开展定向监测,分析评估我市网络食品安全风险。 此外,针对茶叶、糕点、糖果制品、蜜饯、水产制品等泉州本地产网络经营较为集中的特色食品,组织开展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摸排网络食品安全状况。根据监测及抽检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推进监测抽检结果的落地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