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港:土坑港市遗址 见证古代海丝繁华
2017-05-20 08:07: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土坑港市便是这众多港口中的一个,见证了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的兴盛。 |
南京布匹商行旧址 繁华街市记载经商故事 几百年间,在土坑村繁衍生息的刘氏家族缔造了富甲一方的传奇。记者在土坑村村委刘加良的带领下,走进了古村落里曾经繁华的街市。 据介绍,土坑村刘氏先祖从事海上贸易历史悠久,明永乐二年(1404),莆田的刘宗孔家族迁居土坑村,经过发展形成了三支海商船队——刘端弘(俗称“刘百万”)船队拥有二十艘三桅洋船,其长子刘建珍拥有十八艘,刘端山、刘建布则有十六艘同类洋船,海路走我国厦门、宁波、台湾及日本琉球、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 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不同风格的专业店铺在土坑村应运而生,土坑刘氏族人进行了全民性经商,形成“街在古宅、宅在街中”的商业格局,经营范围包括当铺、药铺、布店、杉行等,商业辐射范围达到省内外、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因此形成了以屿仔壁港为主要港口,祠堂口、施布口两条主街道,厦门口市码头为主要货物聚散地的规模庞大的港市。 土坑村古厝规模宏大,富有闽南建筑魅力。明清时期,刘氏以宗祠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四排而筑,共建40多座古大厝,以砖石木结构为主,装饰精美,形成绵延数百米长的壮观古厝群。如今,行走在村中祠堂口、施布口街,依旧可见当年街市模样,一个个店铺窗口里记载着一段段悠长的经商故事。长期以来,刘氏族人还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村中英才辈出,明清以来出过70多位举人、进士和为官者。 |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