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3日讯(福建日报 曾志刚)连日来,惠安县山霞镇的雕艺文创园一片繁忙,3万平方米的广场正铺设石板材,入园处忙着安装雕塑……11月9日,中国(惠安)雕刻艺术品博览会将在这里开幕。届时,各界人士及全球各地的上万客商将汇聚一起,共商雕艺发展。这将是国际雕艺界的一次交流交易盛会,也是惠安雕艺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惠安石雕拥有千年历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惠安县被授予“世界石雕之都”殊荣。如今,全县有近千家雕刻企业,从业人员10多万人。惠安上下积极推动雕艺产业求新求变,大胆闯荡,一次又一次地把惠安雕艺推向新的高度。 园区集聚,打造“百年老店”集中区 惠安雕艺文化创意产业园总规划面积49.6平方公里,是我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园涵盖“一园两区”,一园即位于山霞镇的雕艺文创园,两区即崇武镇、山霞镇两个核心区。 其中,占地600多亩的雕艺文创园不久前刚被确认为全省13个重点园区之一。现在,园内入驻企业37家,雕塑公园初具雏形,雕博会会展中心、惠安雕刻艺术博物馆已建好,大师工作室群基本成型,园区内主次干道均建设完毕。 “建设文创园,就是要发挥雕艺大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使文创园成为惠安雕艺的孵化基地和推动雕艺产业的育成中心。”惠安县雕博会组委会副主任黄松友介绍。 常跃忠教授,集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他把自己在北京的房子卖了,到文创园建了一座三层的工作室。他打算三年后退休就常驻这里,并把工作室升级成互联网+景观雕塑设计院,聚集众多教授、博士,与当地企业一同发展。 现在,惠安县正着力构建“点、线、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以惠安雕艺文创园为“点”,搭建人才培养、文化交流、雕艺竞技、投资融资、商务合作、创意设计和文化旅游平台,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二是以惠黄路、惠崇路沿线32.5公里雕艺景观长廊为“线”,打造崭新雕艺景观长廊,提升雕艺、文化、旅游等惠安元素的展示形象。三是以崇武、山霞两个雕刻产业核心区为“面”,通过出台扶持措施,提升雕艺交易市场的整体形象,打造“百年老店”集中区。 技术联盟,迈开以机代人的步伐 惠安雕刻从业人员达十万之巨,但从事研发、设计的人才十分稀少。 为此,惠安15家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了石雕石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成立除尘设备、墓碑自动化、雕刻自动化、循环再利用和管理创新等五个研发小组,与多家院校合作开展联合攻关。 目前,平面雕刻机已在行业广为运用。豪翔石业有限公司有20台平面雕刻机,随着钻头的来回运动,一幅幅雕刻作品渐渐成形。“在电脑上设定好,机器就能雕刻,非常标准。平面雕刻机又是伴水雕琢,没有扬尘,更加环保。”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刘国文介绍。 联盟还牵头研制出自动平面磨光机和墓碑车间除尘设备。磨光机可代替人工打磨,解放了工人的双手;而除尘设备主要用于墓碑生产雕刻车间及固定式石雕刻车间,能迅速吸排石粉尘,吸尘率达到95%。 一批相关设备的研发、投入使用,彰显惠安雕刻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也标志着惠安雕艺已迈开从机器代替人工的脚步,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植入,创作限量版传世佳作 郑国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艺40多年里,他遍访古寺庙、古建筑,揣摩雕刻技法,“日里琢磨夜里思,静对朽木如故知”。他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有多件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霸王别姬”等9件金奖雕刻艺术品,堪称绝世孤品。 确实,惠安雕艺曾一度困守在龙柱、佛像、石狮子等传统题材里,行业同质化发展严重。特别是自动雕刻机器的投用,石雕量产成为现实时,如何弘扬和发展惠安雕艺文化? “发展大师经济!”惠安县评选出48家大师文化企业,突出文化注入,推动雕刻企业走个性化、高端化、差异化的道路。 “石雕的未来不在制造,而在创造。”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王向荣组建“石创组合”,推出拟人化的十二生肖系列和生活化的弥勒佛系列等,轰动雕艺界。如今,这批作品模板已被销毁,存世的数量有限,极具收藏价值。 无匠堂雕刻企业董事长张文山则将石雕技艺运用到水晶茶杯上,他设计的水晶杯子一个动辄一两千元。 千年的文化积淀,加上科技助力和文化创意,惠安雕艺产业展现了辉煌气象。2016年全县雕艺产业增加值超6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占全国同行业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