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人重走德化瓷帮古道 感悟海丝文化
2017-12-09 18:28: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
12月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德化县“重走瓷帮古道”徒步活动举行,来自厦门市徒步协会和德化县徒步协会的徒步爱好者和陶瓷文化爱好者等300多人探寻瓷帮古道人文景观,重温陶瓷外销的辉煌历史。 |
300多人重走瓷帮古道 感悟海丝文化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德化县“重走瓷帮古道”徒步活动举行 12月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活动之一,参加“重走瓷帮古道 感悟海丝文化”徒步活动的爱好者们在德化洞上陶艺村出发。 东南网12月9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李宏图 许华森 文/图)12月9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德化县“重走瓷帮古道”徒步活动举行,来自厦门市徒步协会和德化县徒步协会的徒步爱好者和陶瓷文化爱好者等300多人探寻瓷帮古道人文景观,重温陶瓷外销的辉煌历史。 据悉,此次活动由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执委会、德化县人民政府主办,德化县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文体局、旅游局承办。 当天上午8时30分,随着主办方宣布徒步活动开始,参加活动的大队伍从月记窑(洞上陶艺村)浩浩荡荡向前进。整个活动亮点纷呈、独具特色,分为古道徒步、古窑点火、探寻古窑旧址、喝大碗茶、领取通关文牒等。沿途有月记窑、羊广岭窑、后湖窑和日记窑等古窑址,以及金城桥、高洋铺、一屋两县厝和虎豹关等人文景观,让大家深切感受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 “这上面满是古瓷片和废弃的古窑,这一段足有几百米。”高阳村65岁村民危国墩说,在“瓷帮古道”,现场的土层下埋藏着一层层陶瓷片,像长在地底下,悠悠古“瓷路”,片片“中国白”,掩埋、散落着不少瓷片、陶片。他说,高阳村是德化四大瓷村之一,保留的唐至清代的古瓷窑有26处,其中宋元时期(国家级文保)2处、清至民国(省级文保)24处,数量居全县各村之首。周边还保存着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宋元时期屈斗宫窑址、明清时期的“月记窑”和“上垅窑”等。 参与人员沿着古驿道,来到铺仔关隘。历史上此地地势险要,兵家重地,古代客商往来都要有通关文牒。主办方工作人员模仿古代在通关文牒上写好内容,再盖上印章,重现古时场景。现存的石砌隘门宽约3米,隘墙高1.8米,石墙几经修葺,仍完好牢固。隘口虽没有了塘兵站守,但威势仍存。 “我们第一次来德化参加徒步活动,感觉就像是穿越千年,真是让我感动不已。”在仿古书写赠送“通关文牒”仪式上,厦门市徒步协会常务副会长单忠信说,真不敢想像在古时候交通条件那么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用肩挑或扛抬走向海外,走向世界。 “这历经千年的‘瓷帮古道’见证了德化陶瓷外销的辉煌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是德化走向世界的兴荣大道,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纽带和历史见证,承载着德化陶瓷发展的厚重历史文化记忆。”德化陶瓷文化研究爱好者王金镭说,德化是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物源地,是“马可波罗瓷”与“中国白”瓷器的原产地。历史上,德化陶瓷产品通过陆路古道,肩挑或扛抬至永春、永泰等再通过晋江、闽江水路销往世界各地,“瓷帮古道”就是古时候串联各个古窑址,输出外销瓷,繁荣德化乃至大泉州的交通大动脉。 据主办方介绍,千百年来的发展和沉淀,如今,德化人借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良机,以全球的视野,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构筑“海、陆、空、网”(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 四位一体外销市场空间格局,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 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范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荣膺全球首个 “世界陶瓷之都”。 |